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作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
【作者】 王 怡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三小学
【摘要】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的场合,直接或间接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进行写作。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有喜、怒、哀、乐多种感情产生。同时,反映论也给我们指出:只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头脑,才会被人反映出来。由此可见,情境作文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键词】小学作文;发展与创新
【正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树立大习作教学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个性的发挥为标,实施开放式教学,做到创新、有新意。情境作文教学随着教改的开展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的场合,直接或间接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进行写作。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有喜、怒、哀、乐多种感情产生。同时,反映论也给我们指出:只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头脑,才会被人反映出来。由此可见,情境作文是符合科学原理的。那么,如何实施情境作文教学呢?我就个人的实践谈谈感受:
一、创设情境
教师应直接或间接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作。那么,怎样才能设好情境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1)开放学生思想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对生活中人和事的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还学生“自由”,不要用成人化的语言和思维去要求他们。这样,才能实现“我手写我心”。如在观察天上的月亮时,有的学生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香蕉,还有的说像辣椒……,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事物。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生动。
(2)拓展写作文体
以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常常把学生的写作文体固定下来。这样做,学生就放不开。于是,所谓的创新也就成了空话。如今倡导的情境作文教学就开放了文体,教师大胆放手,学生也就大胆写作,诗歌、寓言、童话等让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充满了个性化。
(3)丰富写作内容
只有丰富了写作内容,学生才知道去写什么。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会让学生去看看春天;在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会让学生去找找秋天;在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会带领学生去找雪仗、玩雪人……这样,学生的写作内容得到了丰富,他们就再也不用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4)创新教学手段
心理学认为:再美的事物观赏的时间长了,观赏者都会产生疲劳。如果教师反反复复地运用固定的教学手段,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厌倦,而教师也会疲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我们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小学生活泼、喜玩好动的特点,今天表演,明天做游戏,后天可以做实验、小制作、搞活动等,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进行写作。
二、留心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从而做到有肉容可写。试想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既使他们掌握再好的作文写作技巧,写出来的作言语也是“说假话”,让作文失了真。因此,要真正实现“说真话、写实作”,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到生活中心。《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必须贴进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学生记录了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个性化作文来。实现“我独有、我全新”。学校小树林、社区、小河都留下了我们的踪迹。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观察时作好记录,把观察到的事物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样,无论是何时何地,学生都能收集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既使没有教师的刻意安排,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去贴近生活。叶圣陶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文字才能饱满。”因此,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孕育出创新的作文来。
三、引导写境
情境作文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技巧,而在于教师正确的引导。以往封闭式作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在词句篇知识方面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今开放式的情境作文教学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授,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情境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作文教学形式的开放,让学生有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萌芽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导”得好与坏,从小的方面来讲,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从大的方面来看,是一个人品德培养的开始。同时,小学生思想单纯,他们可能认识、创造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某些看似微不起眼的信息却捕捉不到,如课堂偶发事件、校外突发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地“导”。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学生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位同学呕吐不止,这时学生表现不一,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捂鼻远离,有的捶背,递纸……第二节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就这件事进行讨论,等他们说完以后我就让他们把所感写下来,《面对他我感到羞愧》《新时代的活雷锋》……一篇篇作文交到我的手里。因此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走得远,飞得高。
总之,作文教学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不断的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要我们去探求发现。今天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情景作言语教学,明天或许我们会更有新的思想和观念去谈作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树立大习作教学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个性的发挥为标,实施开放式教学,做到创新、有新意。情境作文教学随着教改的开展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的场合,直接或间接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进行写作。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有喜、怒、哀、乐多种感情产生。同时,反映论也给我们指出:只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头脑,才会被人反映出来。由此可见,情境作文是符合科学原理的。那么,如何实施情境作文教学呢?我就个人的实践谈谈感受:
一、创设情境
教师应直接或间接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作。那么,怎样才能设好情境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1)开放学生思想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对生活中人和事的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还学生“自由”,不要用成人化的语言和思维去要求他们。这样,才能实现“我手写我心”。如在观察天上的月亮时,有的学生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香蕉,还有的说像辣椒……,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事物。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生动。
(2)拓展写作文体
以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常常把学生的写作文体固定下来。这样做,学生就放不开。于是,所谓的创新也就成了空话。如今倡导的情境作文教学就开放了文体,教师大胆放手,学生也就大胆写作,诗歌、寓言、童话等让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充满了个性化。
(3)丰富写作内容
只有丰富了写作内容,学生才知道去写什么。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会让学生去看看春天;在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会让学生去找找秋天;在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会带领学生去找雪仗、玩雪人……这样,学生的写作内容得到了丰富,他们就再也不用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4)创新教学手段
心理学认为:再美的事物观赏的时间长了,观赏者都会产生疲劳。如果教师反反复复地运用固定的教学手段,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厌倦,而教师也会疲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我们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小学生活泼、喜玩好动的特点,今天表演,明天做游戏,后天可以做实验、小制作、搞活动等,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进行写作。
二、留心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从而做到有肉容可写。试想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既使他们掌握再好的作文写作技巧,写出来的作言语也是“说假话”,让作文失了真。因此,要真正实现“说真话、写实作”,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到生活中心。《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必须贴进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学生记录了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个性化作文来。实现“我独有、我全新”。学校小树林、社区、小河都留下了我们的踪迹。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观察时作好记录,把观察到的事物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样,无论是何时何地,学生都能收集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既使没有教师的刻意安排,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去贴近生活。叶圣陶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文字才能饱满。”因此,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孕育出创新的作文来。
三、引导写境
情境作文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技巧,而在于教师正确的引导。以往封闭式作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在词句篇知识方面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今开放式的情境作文教学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授,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情境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作文教学形式的开放,让学生有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萌芽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导”得好与坏,从小的方面来讲,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从大的方面来看,是一个人品德培养的开始。同时,小学生思想单纯,他们可能认识、创造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某些看似微不起眼的信息却捕捉不到,如课堂偶发事件、校外突发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地“导”。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学生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位同学呕吐不止,这时学生表现不一,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捂鼻远离,有的捶背,递纸……第二节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就这件事进行讨论,等他们说完以后我就让他们把所感写下来,《面对他我感到羞愧》《新时代的活雷锋》……一篇篇作文交到我的手里。因此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走得远,飞得高。
总之,作文教学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不断的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要我们去探求发现。今天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情景作言语教学,明天或许我们会更有新的思想和观念去谈作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