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特色导入 点亮课堂
【作者】 德吉卓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艺术中的艺术。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犹如一把启开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教学导入应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要联系学生实际,要新颖有趣,形式要多样,语言要简洁。【关键词】目的性;新颖;有趣;简洁;多样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是课堂导入的前奏,是艺术中的艺术,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的导入更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要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让学生从中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如何才能设计好导语呢?我就自己从事多年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导入应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台阶》这一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父亲》,然后多媒体展示一组“父亲”主题的油画,向学生提问:如果你看到画面中那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眸,你会想些什么?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学生,为课堂营造了气氛,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很快就走进了文本,把握了父亲形象的特点,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在讲授《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在过去,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但现在,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
二、导语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要从课型的需要入手,要新颖、有趣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要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王家新的诗《在山的那一边》时,由于它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考虑到这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人生如山脉,它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攀登,去跨越,去领略山那边的美景。首先我要祝贺大家,你们已经成功地翻过了六座山峰,也领略到了不少的美景,欣喜之余,我们发现前方美景依旧,它仍在召唤着我们继续前行,前方的美景是什么呢?《在山的那一边》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一起向它冲锋吧!这样的导入,很快唤起了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他们很愉快地跟我进入了诗的境界中。
而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定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我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将军威灵顿在一次战争中被打败了,落荒而逃,他躲在一座破旧的农舍中,可以想象,他的心情是多么的痛苦、沮丧啊!可就在此时,有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重新英雄般地站了起来,并最终打败了赫赫有名的拿破仑。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让他站起来了呢?原来他看到了墙角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蜘蛛丝一次有一次地被风吹断,但它毫不气馁,并最终接好了网。然后我再激情导入,同学们,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一些坎坷与不幸,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常常令我们感动,甚至改变我们的境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看看她的境遇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学生们听故事很投入,兴趣也很浓厚,也急迫地想知道是什么让作者的境遇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走进文本的欲望,所以很快就融进了文本。
三、导语形式要多样,语言要简洁
开头导入的形式很多,设计时可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总是一样的模式,而应灵活运用,引人入胜。同时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千万不敢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在讲授《老王》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辛,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地心,他们平凡却传递着爱意,渺小却流露着真情,朴实却诠释着感动,奏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王》,共同聆听他内心深处那善意温馨的独白。
在讲授《桥之美》时,我这样导入。上一课桥梁专家茅以升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认真思考,寻找最佳的方案,设计漂亮而精彩的导语,尽可能地设计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悄然动容、神采飞扬、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境界,真正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刘宏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陆建中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3]《构建新课堂》杨永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是课堂导入的前奏,是艺术中的艺术,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的导入更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要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让学生从中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如何才能设计好导语呢?我就自己从事多年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导入应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台阶》这一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父亲》,然后多媒体展示一组“父亲”主题的油画,向学生提问:如果你看到画面中那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眸,你会想些什么?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学生,为课堂营造了气氛,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很快就走进了文本,把握了父亲形象的特点,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在讲授《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在过去,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但现在,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
二、导语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要从课型的需要入手,要新颖、有趣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要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王家新的诗《在山的那一边》时,由于它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考虑到这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人生如山脉,它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攀登,去跨越,去领略山那边的美景。首先我要祝贺大家,你们已经成功地翻过了六座山峰,也领略到了不少的美景,欣喜之余,我们发现前方美景依旧,它仍在召唤着我们继续前行,前方的美景是什么呢?《在山的那一边》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一起向它冲锋吧!这样的导入,很快唤起了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他们很愉快地跟我进入了诗的境界中。
而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定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我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将军威灵顿在一次战争中被打败了,落荒而逃,他躲在一座破旧的农舍中,可以想象,他的心情是多么的痛苦、沮丧啊!可就在此时,有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重新英雄般地站了起来,并最终打败了赫赫有名的拿破仑。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让他站起来了呢?原来他看到了墙角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蜘蛛丝一次有一次地被风吹断,但它毫不气馁,并最终接好了网。然后我再激情导入,同学们,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一些坎坷与不幸,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常常令我们感动,甚至改变我们的境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看看她的境遇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学生们听故事很投入,兴趣也很浓厚,也急迫地想知道是什么让作者的境遇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走进文本的欲望,所以很快就融进了文本。
三、导语形式要多样,语言要简洁
开头导入的形式很多,设计时可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总是一样的模式,而应灵活运用,引人入胜。同时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千万不敢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在讲授《老王》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辛,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地心,他们平凡却传递着爱意,渺小却流露着真情,朴实却诠释着感动,奏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王》,共同聆听他内心深处那善意温馨的独白。
在讲授《桥之美》时,我这样导入。上一课桥梁专家茅以升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认真思考,寻找最佳的方案,设计漂亮而精彩的导语,尽可能地设计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悄然动容、神采飞扬、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境界,真正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刘宏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陆建中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3]《构建新课堂》杨永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