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德育之光在小学数学课堂闪耀

【作者】 看卓姐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

【摘要】德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德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之一。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主。在教育学理论中我们已知道,智育要为德育服务,德育建设必须依靠智育,德育能对学生启思益智,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
【正文】
  德育是五育之首,新的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任务。
  一、德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走出以往一些教学的误区——只注重了学生书本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健全的性格的培养,如学生自信的品质、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等,要重视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真正实现各尽其能、人尽其才的理想目标。只有这样,从小就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21世纪多元化的社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二、教师自身的德育之光。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影响一个学生而是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所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渗透对学生思想、灵魂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中的德育之光。 
  在教“时、分、秒”时,可对学生进行惜时守时教育;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应用题中的德育之光。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两个工人一个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小学应用题中的许多计算结果颇具说服力,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迪。如:“据调查,5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吃掉5000只田鼠。按一只田鼠糟蹋1千克粮食计算,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保护多少吨粮食?”经过审题、列式、计算,当学生得出得数为1吨粮食时,可正面引导学生,猫头鹰不但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不祥之物,而且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爱护益鸟的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之光。 
  有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当学生写完最后一道题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那位老师并没有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地要看其优点,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别人……”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切入点,适时进行生动的德育工作。 
  六、课堂之外的德育之光。 
  课堂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的德育效果也是有限的,只有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学生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德育才能显现效果。因而,教师要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拓展中,让生活承载德育的功能。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除了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和整理知识以外,要将更多的时间向学生提供有关古代历法及其历史渊源的资料卡片,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向学生提供了解这些知识的材料源(网站、文本),并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感知古代文化。 
  总之,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当今的数学课堂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来完成,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