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学生积极表达欲的几点做法
【作者】 李佩娟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建设小学
【正文】一节优质的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有序的组织和引导,更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为学生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学生表现的是否精彩就要看他们在课堂上是否活跃,是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问题是否得当。因此培养学生积极表达欲就尤为重要,我在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表达欲的做法。
一、在语文课堂上加强“读”的训练。
俗话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将课文读熟、读透,文章读得遍数多了,对词句的理解自然就容易了。往往在语文课堂上,多数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因为对文章内容不够熟,头脑中没有预想答案。所以语文课堂一定要重视“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朗读、自由读和默读。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透彻了,老师提出问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踊跃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了。长此以往,必然能调动起学生语文课堂表达的欲望。
二、在复述课文、课前演讲训练中培养表达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语文课堂中读对表达欲的培养的重要性,如果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和课前演讲的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课文读熟了,只要对文章内容再做一些关键词句的串联,就能达到复述的课文的程度。这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进行。可以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入手,再进一步把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贯起来,进而添枝加叶,复述整篇课文。
对学生进行课前演讲的训练,同样可以培养表达能力。每一节语文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既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机会,又锻炼了在多人面前表达的胆量,同时又积累了语言。经过多次训练,就能在课堂上不再因为内心的胆小而惧怕回答问题,自然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
三、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的引导和创设合适的情境也尤为重要。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可是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达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氛围如果恰到好处,就会激发出学生表达的欲望,否则就容易将课堂气氛降到低谷。所以千万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如在教学《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时,作者在介绍桥栏杆石柱上的狮子时,只用了“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一句话带过,可是这句话却给我们带来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张十七孔桥上的狮子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充分的想象,试试能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象出了很多种狮子不同的姿态,并踊跃举手,急于表达。于是,我又创设了多人连说的形式: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并用排比句描述了出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用同样的方法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急于、乐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升华。激发学生表达欲,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四、多表扬、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多激励、多表扬也是课堂上激发学生表达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表扬能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自信;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起自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而应该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表扬。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更加不能吝啬,在他们身上,哪怕是一丁点的细微的闪光点都要抓住。尽管他们只主动举手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尽管可能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尽完美,但是就针对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这一细微的优点对他们进行了肯定,也会大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所以多表扬、多肯定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总之,激发学生表达欲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一、在语文课堂上加强“读”的训练。
俗话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将课文读熟、读透,文章读得遍数多了,对词句的理解自然就容易了。往往在语文课堂上,多数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因为对文章内容不够熟,头脑中没有预想答案。所以语文课堂一定要重视“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朗读、自由读和默读。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透彻了,老师提出问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踊跃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了。长此以往,必然能调动起学生语文课堂表达的欲望。
二、在复述课文、课前演讲训练中培养表达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语文课堂中读对表达欲的培养的重要性,如果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和课前演讲的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课文读熟了,只要对文章内容再做一些关键词句的串联,就能达到复述的课文的程度。这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进行。可以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入手,再进一步把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贯起来,进而添枝加叶,复述整篇课文。
对学生进行课前演讲的训练,同样可以培养表达能力。每一节语文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既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机会,又锻炼了在多人面前表达的胆量,同时又积累了语言。经过多次训练,就能在课堂上不再因为内心的胆小而惧怕回答问题,自然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
三、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的引导和创设合适的情境也尤为重要。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可是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达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氛围如果恰到好处,就会激发出学生表达的欲望,否则就容易将课堂气氛降到低谷。所以千万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如在教学《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时,作者在介绍桥栏杆石柱上的狮子时,只用了“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一句话带过,可是这句话却给我们带来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张十七孔桥上的狮子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充分的想象,试试能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象出了很多种狮子不同的姿态,并踊跃举手,急于表达。于是,我又创设了多人连说的形式: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并用排比句描述了出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用同样的方法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急于、乐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升华。激发学生表达欲,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四、多表扬、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多激励、多表扬也是课堂上激发学生表达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表扬能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自信;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起自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而应该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表扬。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更加不能吝啬,在他们身上,哪怕是一丁点的细微的闪光点都要抓住。尽管他们只主动举手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尽管可能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尽完美,但是就针对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这一细微的优点对他们进行了肯定,也会大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所以多表扬、多肯定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总之,激发学生表达欲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