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分析
【作者】 安佰明 贺学颖
【机构】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
【摘要】物理在高中理科学科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门课程,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物理规律,掌握原理,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当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形势下,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创新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
【正文】
1.前言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现代教育观强调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目前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性不强的现象,甚至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将创新实验的概念引入到物理教学中,设计联系实际生活又生动有趣的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意识。
2.物理实验教学现有的问题
2.1对物理实验重视度不够
现在不少学校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只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忽略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实验部分只讲不做,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背会物理原理即可。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体会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也有的教师虽然安排学生开展实验课,但并没有认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完全照搬课本,老师按部就班演示,学生机械模仿,整个环节没有学生发挥主动性的空间,无法对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原理起到启发和促进的成效,达不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2.2实验设计创新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高
在高中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发投入到实验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但现实中这方面学校做得并不到位,物理实验的设计大多缺乏创新性,实验原理和目标都是事先已知的,学生只要按照固定步骤一步步完成。这样的实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如果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就让学生参与进来,结合已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设想,并根据自己的见解丰富设计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亲身探索知识的乐趣,对通过实验归纳出的物理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的措施
3.1重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真理,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实验基础器材的配备,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做好大型实验仪器的维护和安检工作,保证学生做实验时的安全性。教师不可为了追求高考成绩而一味强调多做题,占用实验时间,而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上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3.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
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中,从实验目的的设立到实验的具体步骤都充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开展讨论。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①“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教师可只做好实验器具的准备,而如何测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均由学生自行尝试完成。在如何为实验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这一问题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所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不悬挂重物,仅通过改变木板的斜度和光滑度,物体受到的力会有怎样的变化?加速度又会如何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翁,领略到创新实验带来的乐趣,并对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师生合作共同创新
教师是学生探索科学道路中的引路人,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完善教学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实验重点充分准备,将物理趣味性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实验过程中,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教师宜与学生广泛讨论,对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表示赞赏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师生的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创新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更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并发展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勇于创新,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全海.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
[2]孙其成.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物 理教师,2011(08)
1.前言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现代教育观强调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目前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性不强的现象,甚至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将创新实验的概念引入到物理教学中,设计联系实际生活又生动有趣的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意识。
2.物理实验教学现有的问题
2.1对物理实验重视度不够
现在不少学校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只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忽略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实验部分只讲不做,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背会物理原理即可。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体会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也有的教师虽然安排学生开展实验课,但并没有认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完全照搬课本,老师按部就班演示,学生机械模仿,整个环节没有学生发挥主动性的空间,无法对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原理起到启发和促进的成效,达不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2.2实验设计创新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高
在高中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发投入到实验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但现实中这方面学校做得并不到位,物理实验的设计大多缺乏创新性,实验原理和目标都是事先已知的,学生只要按照固定步骤一步步完成。这样的实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如果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就让学生参与进来,结合已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设想,并根据自己的见解丰富设计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亲身探索知识的乐趣,对通过实验归纳出的物理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的措施
3.1重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真理,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实验基础器材的配备,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做好大型实验仪器的维护和安检工作,保证学生做实验时的安全性。教师不可为了追求高考成绩而一味强调多做题,占用实验时间,而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上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3.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
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中,从实验目的的设立到实验的具体步骤都充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开展讨论。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①“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教师可只做好实验器具的准备,而如何测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均由学生自行尝试完成。在如何为实验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这一问题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所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不悬挂重物,仅通过改变木板的斜度和光滑度,物体受到的力会有怎样的变化?加速度又会如何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翁,领略到创新实验带来的乐趣,并对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师生合作共同创新
教师是学生探索科学道路中的引路人,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完善教学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实验重点充分准备,将物理趣味性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实验过程中,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教师宜与学生广泛讨论,对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表示赞赏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师生的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创新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更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并发展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勇于创新,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全海.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
[2]孙其成.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物 理教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