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周 丽

【机构】 贵州省义龙新区万屯镇中学


【正文】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常常是教师一个人说教,学生静静聆听,这种模式看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教师压制着,根本无法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鉴于此,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爱上美术课。如在指导学生制作装饰画时,我并没有生硬地向学生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向学生展示了之前收集到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其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有了这一基础,我顺势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自己动手制作装饰画。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制作出了很多匠心独具的装饰画。可见,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不仅比生硬地讲解有效得多,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二、多做示范,激发学习兴趣
  鉴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美术教育不尽相同,基础有好有坏,广大教师必须在教学时引起足够的重视,多为学生做一些示范,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加深印象,增进理解,从而大胆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学习版画时,教师就要亲自为学生示范制作过程中的刻和印,让学生思考刻与凹凸的关系,理解印对颜色、效果的影响,由此加深学生对这一独特的绘画种类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利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必要的教具能够将枯燥的美术课变得形象、生动,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认识水平,激发学习兴趣。鉴于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恰当利用这些教具,搞好课堂教学。比如,我在美术欣赏课上,常常利用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图画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深入美术作品,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结果表明,利用教具开展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了出来。
  四、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赏识教育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支持,有时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加油的话,便能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所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哪怕只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让学生从教师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中获得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比如,“只要你细心,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这一次比上次做得好多了,要继续努力啊!”“你做得真好,如果再精致一点的话,你的作品完全可以参加绘画比赛!”这些话语都是教师举手之劳即可做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可以有效增强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联系各科,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适当穿插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景物描写,指导学生绘制插图……如此,既让学生练习图画的绘画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地写生,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很多知识仅凭教师说该怎么选景、怎么构图,然后让学生去机械地完成作业,根本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要有实地的体验和认真的观察。鉴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和抒发。比如,在一次指导学生画了向日葵之后,我将学生带到了校外,要求他们运用手中的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学生欢呼雀跃,绘画时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之前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有效激发了绘画兴趣。
  美术通常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学生往往都喜欢上美术课,如此看来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实则不然,很多学生不是对美术本身感兴趣,而是喜欢美术课堂的相对宽松的氛围,而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七、有效的技法指导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指导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技法指导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适时指导。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在学生“愤”“悱”的时候进行指导,启发学生。因为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求知欲望很强,教师在此时就行点拨、启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适度指导。教师在进行美术技法指导时,技法的难度要适中,技法过难,学生学不会,技法过简,学生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技法进行指导。第三,适当指导。技法指导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喧宾夺主。如果教师指导得过多、过细,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灵活指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刻意求新,创造与众不同的全新作品,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作品进行改创,如将暖色改为冷色,将点改成线,将线改成面等,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作。这样,学生就有章可循,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第五,指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技法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获得感性认识、学会技法。例如,教学生画苹果时,教师可以拿一筐苹果,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然后指导学生作画。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主动观察、作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技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注重有效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学生完成作品后,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获得鼓励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体现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他们作品的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创造,倾听学生心中的语言,了解学生在每一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给出具体、中肯、鼓励性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会使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创造得到了尊重,是有价值的,可以大胆地去创造,从而使学生在完善作品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最终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总之,美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尽管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朝气和活力,收获成功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