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冯海丽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故郡镇常马中心小学
【摘要】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去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
【正文】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尝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是否学习很关键,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大前提,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点拨、欣赏数学,“名题”,培养数学素养
数学名题具有趣味性,引入深思,耐人寻味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习接触、欣赏一些名题,可激发学生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激发探究的热情。一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特别喜欢解答数学趣题、难题,并以解难题为乐,教师就应保持学生的这股热情。新教材也在各册教学中体现了“名题”探究教学内容。如教学完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解答著名的“遗嘱问题”。学生在感受“借”马分马中,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思维的乐趣,还有“鸡兔同笼”问题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阅读数学故事,培养数学兴趣
有些数学故事将数学问题跟事故情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些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有些数学故事中将高深、抽象的数学问题、思想和方法通俗化,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这些故事会在小学生头脑中播下一颗探究的种子,在适当的时候就会发芽,慢慢的会长成参天大树。有谁会想到著名数学家陈景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有数学潜质的学生大都偏爱数学,他们会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数学报刊、书籍。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应把数学课外阅读辅导工作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视为践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领域。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接触名家,能够与大师对话,能够分享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数学阅读、数学小论文写作、数学演讲、数学小课题等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数学价值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感受数学之美,培养数学兴趣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推理论的严谨美,都会给人美的熏陶。把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再现数学美的同时,产生创造数学美的冲动和欲望。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时,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统一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体现特殊统一于一般。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的统时,更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激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这才是感受数学美的最终目的。
四、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蓬勃兴起,多媒体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各行各业所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利用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非常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中会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象、声音、动画等资料,这大大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使孩子手、脑、眼、并用,充分唤起。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设计了“小明的一天”的生活场景,课件演示出小明这一天的活动情况,早晨6时起床,7时半背着书包去上学,8时上课,中午12时吃午饭,下午4时方学在踢球,晚上8时半上床睡觉。指导学上生思考讨论,引出钟表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钟表看过时间,说一说他们自己的一天。这样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六、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适当评价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其实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于扬。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强亚军,用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2007年第6期。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尝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是否学习很关键,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大前提,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点拨、欣赏数学,“名题”,培养数学素养
数学名题具有趣味性,引入深思,耐人寻味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习接触、欣赏一些名题,可激发学生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激发探究的热情。一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特别喜欢解答数学趣题、难题,并以解难题为乐,教师就应保持学生的这股热情。新教材也在各册教学中体现了“名题”探究教学内容。如教学完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解答著名的“遗嘱问题”。学生在感受“借”马分马中,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思维的乐趣,还有“鸡兔同笼”问题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阅读数学故事,培养数学兴趣
有些数学故事将数学问题跟事故情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些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有些数学故事中将高深、抽象的数学问题、思想和方法通俗化,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这些故事会在小学生头脑中播下一颗探究的种子,在适当的时候就会发芽,慢慢的会长成参天大树。有谁会想到著名数学家陈景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有数学潜质的学生大都偏爱数学,他们会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数学报刊、书籍。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应把数学课外阅读辅导工作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视为践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领域。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接触名家,能够与大师对话,能够分享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数学阅读、数学小论文写作、数学演讲、数学小课题等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数学价值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感受数学之美,培养数学兴趣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推理论的严谨美,都会给人美的熏陶。把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再现数学美的同时,产生创造数学美的冲动和欲望。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时,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统一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体现特殊统一于一般。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的统时,更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激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这才是感受数学美的最终目的。
四、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蓬勃兴起,多媒体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各行各业所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利用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非常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中会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象、声音、动画等资料,这大大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使孩子手、脑、眼、并用,充分唤起。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设计了“小明的一天”的生活场景,课件演示出小明这一天的活动情况,早晨6时起床,7时半背着书包去上学,8时上课,中午12时吃午饭,下午4时方学在踢球,晚上8时半上床睡觉。指导学上生思考讨论,引出钟表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钟表看过时间,说一说他们自己的一天。这样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六、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适当评价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其实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于扬。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强亚军,用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