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发展因素的探讨

【作者】 李小平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摘要】中学运动训练作为国家初级训练形式,负责本校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有较为突出表现的学生的训练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同时将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推荐给青少年业余体校或上一级训练单位,以及考取体育专业院校。为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初级训练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青少年训练大纲,着重提高质量,为从事系统训练打好扎实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基础。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发展因素的探讨,分析总结论证实践经验,旨在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初级训练;课外运动;农村中学
【正文】
  1前言
  课外运动训练的开展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体育的运动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学运动训练作为国家初级训练形式,负责本校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有较为突出表现的学生的训练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同时将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推荐给青少年业余体校或上一级训练单位,以及考取体育专业院校。为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初级训练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青少年训练大纲,着重提高质量,为从事系统训练打好扎实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基础。
  2农村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开展的目的
  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开展的目的,就是要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掌握组织运动训练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训练全过程的控制,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水平,帮助运动员创造专项运动的优异成绩。农村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普及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既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课余生活,又是开拓体育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
  3农村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
  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育人才,方可参与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体育舞台。体育课外运动训练除了在运动场上进行身体、技术和战术的训练之外,还有心理训练、智力训练、恢复训练和道德意志的培养;此外,还包括运动场外,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生活作息制度,以及饮食、营养、卫生与医务监督等。
  4农村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组织保障
  4.1学校对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组织保障
  4.1.1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农村中学轻视体育课外运动训练之所以较为根深蒂固,主要是因为:①教育管理部门按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压力:②家长要求子女升学的压力;③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影响;④体育效果的长期性不利于检验近期效果。
  4.1.2学校体育管理组织机构的引领作用
  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否健全,结构是否合理,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体育管理水平和体育发展的程度。学校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应从实际出发,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都必须有对体育工作的专门管理职责,形成一个系列。学校体育领导者应该了解熟悉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原则、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善于从本校实际条件出发,逐步改善体育工作条件,提高学校体育发展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对校长体育工作的绩效考评制度,并将对校长体育工作的绩效考评内容纳入到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4.1.3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目标实施
  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必须坚持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按照多年训练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防止为追求暂时成绩,过度训练。因此,各运动项目的竞赛制度和奖励办法应与此相适应。具体措施是:①制定训练计划。训练计划要依据对学生现状诊断所掌握的信息来制定,同时要考虑竞赛时间安排和本校场地器材现状、课程开设情况等因素,最终制定好训练计划。②确定训练指标。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确定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训练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训练过程中的完成,是实现最终目标的保证。③实施计划。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体育教师每天要认真记录好训练情况,每周要对训练的情况加于分析,每月要对训练情况进行总结,通过综合分析制定出下个月的训练计划。④检查评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测试,以评定实施计划的效果。主要的措施是与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赛,通过比赛找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及时的解决,以完成训练目标。
  4.2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组织保障
  4.2.1注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开展应围绕着充分调动和发挥体育老师及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来进行。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取决于体育老师与学生的辛勤付出。在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开展过程中,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都是缺一不可的推动力。在农村中学,由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从而严重影响到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教育部门应特别注意评选奖励在物质条件差的山区农村默默耕耘的基层体育教师,尤其是在体育教育和课外运动训练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奉献的教师。在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同时,也应注意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促使体育教师增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树立为青少年健康服务的责任感。
  4.2.2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的对农村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学习到先进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训练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善于在各种环境下开展体育教育,组织课外运动训练,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积极性。通过改善场地设施,开展适合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运动训练项目,提高科学化的训练水平,减少学生无谓的运动损伤,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才能使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校体育教育事业才能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4.3家长对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组织保障
  在农村由于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限制,家长对体育运动训练有陌生感,始终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会参加,要想将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就得靠文化学习,体育是没有前途的。因此,体育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积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训练情况。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可适当邀请家长到现场观摩学生的训练过程,让家长亲眼目睹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有些家长观摩后感触很深,情不自禁的说:“原来孩子这么辛苦,老师训练这么严格,训练内容这么复杂,原以为小孩是为了逃避学习而参加体育训练的。”家长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对子女的期望不再局限于“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只要子女将来有所作为就好,这就对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外运动训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4学生对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组织保障
  4.4.1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
  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使命,通过运动代表队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中学体育课外运动训练每周安排4—5次,每次1—1.5小时,并利用假期进行集训和比赛,常年坚持系统训练。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机体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都与成人有较大差距。因此,体育教师不能过早运用成年人的训练方法。青少年运动训练主要是以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基本技术基础、心理与智力能力的基础,为今后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做准备。如果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重视打牢基础,拔苗助长,就会使“好苗子”夭折。
  4.4.2强化文化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体育课外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是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的重要构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应遵循全面素质教育的原则。只有学习成绩跟的上去,家长才能放心支持子女进行运动训练。具体的措施是把学生的课外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计划之中,通过定期检查,发现文化课跟不上的学生,应立即协调安排其补习功课,这是对学生将来发展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运动训练的过程是艰苦的,对参训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遵守规章制度。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礼貌待人,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5结论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体育事业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体育课外运动训练项目,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农村体育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进一步激发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努力破解制约体育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新推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为把国家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布彻尔主编.体育运动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龚正伟主编.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左庆生主编.体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