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英语课外故事阅读指导例谈

【作者】 兰 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贡麻寄宿制小学


【正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外英语故事阅读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收获和喜悦,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外”自主阅读的能力。现以“A lion in the librarv”为例,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呈现故事,如何有效进行技能训练,如何深入挖掘育人价值等方面谈一谈小学英语课外故事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一、创设具体情境,合理呈现故事内容
  课外故事阅读指导,宜采用整体教学的模式,把词汇、语法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任何活动都要围绕故事情境进行,通过提问、观看视频、文本阅读等帮助学生理解。
  (一)自然引入故事情景,力求简约有效,激发兴趣
  故事教学前呈现的情景与整个故事的情景必须保持高度的关联性或一致性。上课伊始与学生的亲切交谈“How are you feeling now?”自然回顾与故事人物相关的“happy”“angry”“sad”“worried”等几个情绪单词,又关照学生情感,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趣的猜谜游戏迅速导入故事情景当中,引起学生兴趣,为学生整体理解故事提供必要的支持。接着抛出问题“What will happen in thestory?”,创造悬念,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预测故事内容,使之满怀期待准备进入阅读。整个准备时间分配合理,自然简约,直奔主题,学生进入故事的学习就比较迅速而准确到位。
  (二)形象呈现故事内容,力求多元互动、详略得当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简要谈论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后,巧妙设疑“What happened next?Do you Kant to know?”唤起学生学习故事的欲望,先后又经历了自主阅读标注,完整倾听,集体绘本阅读理解等阶段,循序渐进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在呈现故事内容时,强调“师生互动,同讲故事”,体现师生的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我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以及能动能静的教学机制等有效手段激情呈现,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言和感染学习情感;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用简明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精彩片段,学生享有成就感。
  在与学生同讲故事时,我并没有逐—讲解,而是突出与故事主题相关的部分,如狮子破坏规则、狮子无奈离开、想念狮子、找回狮子等,迸行详细地指导,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反之,关系不大的,则进行略处理。对故事中的词汇“rule break a good reason”等重要语言点进行细致处理,对关键语句反复研读体会,对有助于理解故事的相关段落进行模仿、表演、复述,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二、运用多种策略,有效强化技能训练
  在故事教学时,应该恰当使用“猜测”“预测”策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暗示或提示,让其有机会来猜测某些单词、句型的意思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并使他们通过多种操练成为投入的、积极的阅读者。
  (一)恰当处理词句,掌握方法、技巧
  词汇在英语阅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作为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故事,而不是进行词汇学习和句型操练。所以,在阅读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巧用“Learning tips”渗透学习策略,适当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就如同扔掉了教师引领这根拐杖,会逐步学会自主阅读。
  1.借助于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roar”等单词和“The lion hung his head and walked toward thedoor.”等句子。
  2.借助于讲述的速度、音调和音量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单词、句型,预测故事情节。如,用较高的卢音来表达Mr. McBee的生气,用较低的声音来表达Miss. Meriwether的失落等,这些变化都有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
  3.借助于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帮助学生猜测单词的意思。如,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如交通规则、动物园规则等,实现对关键词rule的理解;通过观察图片等,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故事情景将paws,wide等词义推理出来,然后由词到句,由句到篇,达到深入理解。
  此外,还可以根据几个引领全文的关键词和已知情节猜猜故事会如何发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精彩的插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二)多种情感朗读,强化英语语感
  英语故事教学,要特别强调朗读感悟。应坚持“以读为主、听说兼顾”,通过情感朗读,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使学生情感与故事内含的理念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领悟。情感朗读,对学生的语言构建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通过自读、跟读、给故事配音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狮子为帮助别人不惜破坏规则的焦灼、打破规则后不得不离开的沮丧难过以及狮子回来后人们的高兴与激动,进一步加深对故事人物的情绪体验,体会、领悟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对于情节丰富、语言生动的段落,还让学生利用头饰和面具配以动作表演,分角色朗读,有助于角色的刻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语言呈现更加丰富多彩。随着阅读进程不时地通过回答问题、判断、选择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了信息,体会到了乐趣,加深了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会更喜欢主动阅读。
  三、挖掘育人价值,准确感受思想内涵
  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教师应当既要关注故事中显性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确而适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积极的思想,引领学生体会感受故事的内涵与价值,逐步提高感恩、爱人等情怀,落实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也是提高故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通过对“Do you like the l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Mr McBee?”“What do you think of  Miss  Meriwether?”等开放性问题的讨论,继而谈感想“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引导学生阐述观点,对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剖析,进一步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故事背后丰富的育人价值。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只要理由合乎情理,教师都可以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故事是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最重要、最好的载体。课外英语故事阅读,不仅仅是“课本外”的补充教学,更多的是“课堂外”的自主阅读。只有教师在“课堂内”悉心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