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再思考

【作者】 多娜·欧英格日乐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语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仍较为落后,成为学生写作水平及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需要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现存问题,促进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高,十分有必要,且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是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正文】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努力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较之于城镇教学改革,农村明显处于劣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学生作文模仿痕迹明显,缺乏创新意识,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巨大价值,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一、农村小学语文作文存在的问题
  1、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从目前情况上看,农村小学语文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断突出,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僵化,缺乏真情实感,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全面发展阶段,思想和心智仍不够成熟,因而在写作过程中,模仿痕迹较明显,随意性较强,缺乏真情实感。同时,小学生的作文模式化是农村小学语文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表达方式为字词的堆积,表达内容也较为单一。
  2、作文脱离生活实际
  写作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以生活现实为原型进行文字的处理和加工但目前,农村小学作文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学生的作文多东拼西凑,或者想当然,与常识和生活实际相脱节,最终导致作文失去活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对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语文作文问题存在的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教师教育改革思想的不彻底性,使得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改的理解不够深人,未能够充分领会新教改的精髓,教学理念仍比较落后,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应试教育仍普遍存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强调语文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等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彻底,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不到切实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以记忆型内容教学为主,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从而使得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由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只局限于教材,缺乏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以致于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最终影响了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使学生机械式写作成为习惯。
  3、教学条件落后,设施设备不健全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制约因素,还体现在教学条件上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基础设备与城镇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差距,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农村小学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在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由于多媒体设施不够完善,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低,多媒体课件应用不够普及,作文教学仍以板书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滞后,小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巨大优势,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最终影响了写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提高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1、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强化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作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加强重视,提高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从而不断加强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学资源的巨大作用,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新课改的时机,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技能,克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强化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除此之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与作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环境中发挥写作潜能,从而促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写日记和周记,应以身边切实发生的事物为主,可以是放牛羊、收稻谷、喂鸡鸭等内容,也可以是山间、田野里的景物,这在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搜集和整理写作素材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作文更加生活化,更具真情实意。
  2、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且求知欲旺盛,农村小学语文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这就需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基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高优化教学方式,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感同身受,并将自身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故事引人、图画再现、实物模拟等,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思考,在切身感受过程中升华,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恰当的写作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还能为文章增色,使学生的作文更出彩,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写出真情实感为前提,适当传授写作技巧,包括优美句段的借鉴、幽默句式的巧用、诗句的妙用、关联词及典故的引用等等这不仅让小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还能让学生掌握一定写作技巧,提高知识的融会贯通及灵活应用的能力。
  3、不断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文学创作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小学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中提炼素材,再用自己的观点对生活现象进行阐述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带领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在切身感受中加以提炼和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写出真情实感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用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经典作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内在动机,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身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思想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更加坚定的态度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波《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讨》
  [2]刘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新课程
  [3]关丹《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