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艺术功能与原则

【作者】 兰小东

【机构】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摘要】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切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熟练地运用演示实验的艺术功能与原则,有利于更好地搞好高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功能;原则
【正文】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魅力之源。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本身就体现了最原始最朴素的科学知识,同时引领学生向着更高一层的思维方向发展,启迪学生去搜索信息,萌发创新的思想火花。在化学教学中,有人误以为演示实验的教学只是对于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有帮助而对于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学习并无必要。其实化学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以至规律的学习都可以借助演示实验来引导思考逐层设计的问题,且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说课堂演示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鬼斧神工般的艺术功能。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熟练地运用演示实验的艺术功能与原则,有利于更好地搞好高中化学教学。
  一、化学演示实验的艺术功能
  重视化学演示实验并创造性地用于化学各方面知识的教学,我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才能得以落实,化学高效课堂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地产生实效。有位大师说过:“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精辟的话语能警醒人也能启迪人。化学学习如果不重视新课程理念,不以人为本,僵化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和规律,学生又哪来的兴趣?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师的兴趣宝囊,因时因地因宜采用相应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巨大兴趣,再精心设计问题串激发学生去不断地探究,体验思维的乐趣,学生在整堂课都会兴趣盎然。
  而且在新课程必修部分的教科书中,各课时的知识较之于旧版教科书来说被浓缩简化了,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具备基础的科学素养,相当于在旧版教科书中删去“繁、难、偏、旧”的内容,这也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拓展留下了空间,然而在有限的45分钟或40分钟内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就在时间上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形,这时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匠心独运地把课堂引入和演示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演示实验充当了课堂的教学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快速地被激发出来,教师也能更快捷地引导学生切入到教学的重难点上来,为高效课堂开好了头奠好了基。这样一来,演示实验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保持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能临场邀请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教师反过来协助学生或启发学生,则学生又能学到标准规范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与此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会更添化学学习的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确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化学教学,我们要重视化学演示实验的这一艺术功能,把它作为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载体和方式。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演示实验,而且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用出成效来,要让化学学习因为有了演示实验而变得容易起来,改变目前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以为新版教科书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困难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艺术功能,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
  二、化学演示实验的艺术原则
  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破除重难点知识上有着巨大功能,但要运用好演示实验还必须把握做好演示实验的一些艺术原则。
  1、演示实验要有助于完美地达成三维目标和突破重难点知识
  教师运用演示实验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服务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一节课当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始终是居于统率地位的,教学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不能无的放矢,演示实验只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分析要用什么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必用演示实验的就不要用,而如果要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就要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分析哪一方面的知识是学生比较难学的,如果能设计出相应的演示实验来破解知识重难点则是教学的一大成功。
  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能与反应生成NaOH和,这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初学时学生不易掌握。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首先就做一个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我在出示过氧化钠之后用脱脂棉包住一些过氧化钠,邀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到过氧化钠上,不一会儿棉花烧起来了,这样就造成了外界剌激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矛盾,倒逼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同学们对这个反应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用心思考起我精心设计的问题串,重点把握了反应产物和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比以往的单纯讲知识效果好多了。这自然就体现了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把知识化难为易的独特艺术功能。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环节中要尽量有演示实验的地位,什么时候安排演示实验也要有个讲究,正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需要,既可以把演示实验前置为课堂引入,也可以在物质存在和用途归纳之后快捷地恰到好处地做好演示实验,有了这些直观、生动的视觉场景,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会有深刻的体会,比老师的灌输强了不知多少倍。
  2、演示实验一般要简单快捷,现象明显
  演示实验既然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则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就不能喧宾夺主,繁琐复杂,教材上有个别演示实验囿于我们的条件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做起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们可以考虑替代的办法,自行设计符合要求的演示实验,也就是说演示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要简单快捷。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新课程教科书中相关知识删繁就简,各教师的拓展处理不尽相同,教学时间上不允许在演示实验上打持久战,所以演示实验设计一般来说要有简约的效果,要自然灵动地生成。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达成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堂演示实验应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这样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参与演示实验时增强了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演示实验也才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如果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几乎没有实验现象那就是很糟糕的情况,不仅不能让学生思维受到启发,反而影响了学生思维,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金属钠时,直接采用化学魔术里所说的“滴水点灯”实验作为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在酒精灯的灯芯里埋好一小粒金属钠,滴下一两滴水,酒精灯被点燃了。这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也很剌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陡然上来了,我接着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下去,整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学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之前,这一“滴水点灯”的新点灯方式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影响,用这种现实剌激与学生的旧有认知产生矛盾,倒逼出学生的认知动机,巩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化学的有趣和有用,也让创新思想在学生头脑中萌芽,启发学生在日常行为方式和活动中采用创新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创新思想,还可以在新课知识学完后的临下课时间里,采用投影展示另一种新的点火方式:玻璃棒蘸取少量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往酒精灯的灯芯上一碰时,酒精灯立即被点燃了。
  3、演示实验要注重思维的启发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学比较多的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从必修一开始就要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摩尔质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这些知识如果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学起来就会有艰难晦涩的感受,但借助于课堂演示实验并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就能有效地消除这种学习上的艰难晦涩之感,教学的重点、难点也会在演示实验的探究引导下迎刃而解。所以运用演示实验并注重好思维启发,就能艺术化地解决教学上的难题。
  总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任何一个学风浓厚的学校对于演示实验的开设也极为看重,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在教学时不应图省事不做实验,而要认真地思考和设计怎样做好演示实验,真正地搞好化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尤其重视演示实验的艺术功能和原则,以此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邹海龙.《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注释:
  [1]邹海龙.《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