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管理中进行科学化决策
【作者】 高 英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六所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幼儿园工作繁杂琐碎,工作中管理是否科学与幼儿园的发展息息相关。认真分析幼儿园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决策,推动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科学化;决策
【正文】
作为一所幼儿园里管理工作的主导者、保教工作的领头人,园长这个角色在幼儿园运行系统中处于的是核心地位,起到的是决策作用。而园长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组织行为,都会与幼儿园的发展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因为幼儿园就象一艘船,园长就像是船长,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整艘船的运行——决策对,船舶就会顺利前进;决策错,船舶就会停滞不前或走错方向甚至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样的,一所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园长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由此可见,科学决策绝对是园长管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能。那么,在幼儿园管理中如何确保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园位处美丽的侨乡——台山,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于1997年由著名的旅港实业家伍舜德伉俪捐资兴建。自开园以来一直坚持“创办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保教”的办园目标,带领全园教职员工努力奋斗,使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幼儿人数由开园初的3个班50来人发展到现在12个班400人,而且我园还先后被评为省一级幼儿园、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台山市优秀学校、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等,不但成为本地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示范园,还成为了本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科学的管理、科学的决策是推动我园大步发展的主引擎。作为园长,我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一、吸收信息,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要提高自己决策的预见能力,在工作中做到高瞻远瞩,就必须加强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因此,作为园长,学习的步伐是不能停止的:
1、要善于学习教育专家的新思想、新观念,熟悉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努力使学校决策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气候结合起来。因此我深入钻研《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髓,掌握其包含的素质教育精神及要求所在;并坚持阅读有关幼教读刊,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学》等,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扩阔视野;
2、作为现代管理者,只有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懂得运用先进的决策技术和手段,才能为幼儿园高效决策服务,因此我经常自学相关的管理理论,并参加相关培训,如园长培训班、校长培训班以及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函授等,以此不断吸收管理知识,为科学决策打好理论基础;
3、扩阔视野才能集思广益,才能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决策。在办园的过程中,无论是开园初期还是现时,我都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经常“走出去”吸收更多、更好的幼儿园管理经验,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学习途径,例如我曾到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把聘请外教教英语、把男幼儿教师请进幼儿园、进行主题方案活动等新思维带回了本园,给台山的幼儿园开创了先河,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效。
二、发散思维,找准目标,果断决策
要想幼儿园取得可持续发展,园长必须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找准目标,抓住机遇,及时作出决策:
1、在工作中,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是初期的筹办工作还是现时的保教工作,我都不会安于现状、总是循着旧路子走,总希望能找到新点子来冲击自己的思维。因为墨守成规、套用旧框框往往会阻碍自己发现更美的风景,而思维的惯性也很容易使自己在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作循环思考,缺乏创新的激情,就很难带领幼儿园作进一步发展了。所以在聘请教师的时候,我总会优先考虑应届毕业生,虽然她们缺乏工作经验,但也正因为年轻、没有工作经验,从而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也更活跃,不会存在需要从原有工作模式转变到现有工作模式的相应问题,而且她们在教学上的的新思维还会激发旧老师跳出原有的框框,一起推动创新教学的发展。
2、一旦找准目标,就不能优柔寡断,要有勇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决心。每所幼儿园都有各自的资源和实地情况,无论多么优秀的办园经验,都不一定能全盘套用在本园,一定要闯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因此,我们在决策中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例如我园所作的建立全日制幼儿园、聘请外教和男教师、安排校车接送等一系列的措施在当时的台山幼教都属于首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很多,存在的困难也不少,但相关部门是支持的,因此我们就抓紧机遇,克服困难,把决策落实,就此建立了属于我园特有的品牌。
三、落实方案,跟踪改进,注重实效
无论是多么重要的决策,只有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落实方案是验证决策科学性重要的一环,在此环节中,我认为有两大要点:
1、掌握资源,合理安排。当决策确定,就需要把执行决策的各项具体步骤转化为某些人的工作和职责,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对本园的各项资源,包括人、财、物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做相应的分配,使决策的执行既能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又不会超越实际。例如我园在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一五”课题的时候,就没有盲目地参照别人,而是充分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和特有资源,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在幼儿生活中渗入伍舜德精神”这一课题,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各班就由班主任带领和指导,再由级长和科组长负责各级、各科组的统筹,最后由我作验收,每一环节都落实好责任,层层到位,充分调动起全体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尽最大的努力把课题方案切实开展,从第一阶段确立伍舜德精神为“爱国爱乡、朴实宽厚、灵活创新、努力拼搏”,到第二阶段把这十六个字细化为各个年龄班具体的言行要求,并提出“润物细无声”这一实施宗旨,都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摸索出来的研究路向,准确的立题、切实的步骤使我们这一课题研究收到良好的实效——每一位教师都更为注重德育和自身的言行,全园营造了一种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育氛围,而且教师们的德育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随机教育;而整体幼儿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会说的礼貌用语更多了,使用率也更高了,平时的行为在老师的提醒监督、重复巩固下渐渐地变成了好的习惯,如每天一进园就主动向园长老师问好、离座时会把椅子轻轻放好、升国旗时会认真唱国歌等等,现在,伍舜德精神在马兰芳幼儿园的每一个师生身上都有所体现,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使伍舜德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2、发现问题,勇于改进。在决策的实施阶段,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导致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或目标,此时必须及时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正。因为再高明的领导者,也会发生考虑不周甚至是失误的可能。因此,在进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跟进,并且要有正视现实、纠正不足的勇气。例如,为了督促老师们把保育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致,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幼儿的发病率,我们领导班子就制定了一项出勤率评比制度,每月评比一次,对出勤率最高的两个班级作出奖励,同时也对出勤率最低的两个班级作出相应的处罚——取消卫生班评比资格,但这制度公布没多久,老师们就提意见了:无论各班的出勤率多高,但总会有排最后一名的,这样的处罚不合理。针对老师的意见,我们领导班子又作了认真的研究讨论,也觉得原先的制度是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所以就及时作出修改——把前几个月全园的出勤率作出统计,得出一个平均数,每月出勤率低于这个平均数的最后两个班级才需要被处罚。对于这样的修改,老师们都能接受了,而且也达到了激励各班争取高出勤率的目的。
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群策群力
决策的科学化是以民主化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姿态做“命令式校长”,或是自己说了算。校长是一校之魂,而教师就是学校的主干,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教师广泛地参与和带动,如果决策中缺少民主参与就难以克服许多老师对变化和创新的自然抵触。因此我们在管理和决策中都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让学校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贡献与决策的权利。而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无论是进行课程上面的改革,还是开展一个园活动或是作课题研究等,一旦作出决策我会亲自参与实践,而且尽可能的拓宽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综合各方意见,以真诚的态度与教师谈心、交流,并坚持多听、多看、多思、多想,达到发挥集体智慧与集体力量办好幼儿园的目的,以自己亲身体验证明决策的正确与否;
2、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此基础上出好主意,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特别是在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问题的决策时,更会慎重,绝不单凭自己作为园长的权威和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而是客观地接纳建议、思考,把自己和每个师生、每个家长都当作是幼儿园大家庭的一份子,怀着爱园如家、同舟共济的情感群策群力、共商大计。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进行科学决策是当中一个长久的课题,我将在此课题上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把握当中的精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追求自身教育管理专业素质的提高,努力担当好幼儿园园长的角色,推动幼儿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作为一所幼儿园里管理工作的主导者、保教工作的领头人,园长这个角色在幼儿园运行系统中处于的是核心地位,起到的是决策作用。而园长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组织行为,都会与幼儿园的发展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因为幼儿园就象一艘船,园长就像是船长,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整艘船的运行——决策对,船舶就会顺利前进;决策错,船舶就会停滞不前或走错方向甚至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样的,一所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园长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由此可见,科学决策绝对是园长管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能。那么,在幼儿园管理中如何确保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园位处美丽的侨乡——台山,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于1997年由著名的旅港实业家伍舜德伉俪捐资兴建。自开园以来一直坚持“创办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保教”的办园目标,带领全园教职员工努力奋斗,使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幼儿人数由开园初的3个班50来人发展到现在12个班400人,而且我园还先后被评为省一级幼儿园、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台山市优秀学校、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等,不但成为本地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示范园,还成为了本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科学的管理、科学的决策是推动我园大步发展的主引擎。作为园长,我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一、吸收信息,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要提高自己决策的预见能力,在工作中做到高瞻远瞩,就必须加强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因此,作为园长,学习的步伐是不能停止的:
1、要善于学习教育专家的新思想、新观念,熟悉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努力使学校决策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气候结合起来。因此我深入钻研《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髓,掌握其包含的素质教育精神及要求所在;并坚持阅读有关幼教读刊,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学》等,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扩阔视野;
2、作为现代管理者,只有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懂得运用先进的决策技术和手段,才能为幼儿园高效决策服务,因此我经常自学相关的管理理论,并参加相关培训,如园长培训班、校长培训班以及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函授等,以此不断吸收管理知识,为科学决策打好理论基础;
3、扩阔视野才能集思广益,才能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决策。在办园的过程中,无论是开园初期还是现时,我都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经常“走出去”吸收更多、更好的幼儿园管理经验,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学习途径,例如我曾到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把聘请外教教英语、把男幼儿教师请进幼儿园、进行主题方案活动等新思维带回了本园,给台山的幼儿园开创了先河,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效。
二、发散思维,找准目标,果断决策
要想幼儿园取得可持续发展,园长必须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找准目标,抓住机遇,及时作出决策:
1、在工作中,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是初期的筹办工作还是现时的保教工作,我都不会安于现状、总是循着旧路子走,总希望能找到新点子来冲击自己的思维。因为墨守成规、套用旧框框往往会阻碍自己发现更美的风景,而思维的惯性也很容易使自己在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作循环思考,缺乏创新的激情,就很难带领幼儿园作进一步发展了。所以在聘请教师的时候,我总会优先考虑应届毕业生,虽然她们缺乏工作经验,但也正因为年轻、没有工作经验,从而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也更活跃,不会存在需要从原有工作模式转变到现有工作模式的相应问题,而且她们在教学上的的新思维还会激发旧老师跳出原有的框框,一起推动创新教学的发展。
2、一旦找准目标,就不能优柔寡断,要有勇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决心。每所幼儿园都有各自的资源和实地情况,无论多么优秀的办园经验,都不一定能全盘套用在本园,一定要闯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因此,我们在决策中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例如我园所作的建立全日制幼儿园、聘请外教和男教师、安排校车接送等一系列的措施在当时的台山幼教都属于首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很多,存在的困难也不少,但相关部门是支持的,因此我们就抓紧机遇,克服困难,把决策落实,就此建立了属于我园特有的品牌。
三、落实方案,跟踪改进,注重实效
无论是多么重要的决策,只有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落实方案是验证决策科学性重要的一环,在此环节中,我认为有两大要点:
1、掌握资源,合理安排。当决策确定,就需要把执行决策的各项具体步骤转化为某些人的工作和职责,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对本园的各项资源,包括人、财、物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做相应的分配,使决策的执行既能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又不会超越实际。例如我园在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一五”课题的时候,就没有盲目地参照别人,而是充分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和特有资源,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在幼儿生活中渗入伍舜德精神”这一课题,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各班就由班主任带领和指导,再由级长和科组长负责各级、各科组的统筹,最后由我作验收,每一环节都落实好责任,层层到位,充分调动起全体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尽最大的努力把课题方案切实开展,从第一阶段确立伍舜德精神为“爱国爱乡、朴实宽厚、灵活创新、努力拼搏”,到第二阶段把这十六个字细化为各个年龄班具体的言行要求,并提出“润物细无声”这一实施宗旨,都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摸索出来的研究路向,准确的立题、切实的步骤使我们这一课题研究收到良好的实效——每一位教师都更为注重德育和自身的言行,全园营造了一种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育氛围,而且教师们的德育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随机教育;而整体幼儿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会说的礼貌用语更多了,使用率也更高了,平时的行为在老师的提醒监督、重复巩固下渐渐地变成了好的习惯,如每天一进园就主动向园长老师问好、离座时会把椅子轻轻放好、升国旗时会认真唱国歌等等,现在,伍舜德精神在马兰芳幼儿园的每一个师生身上都有所体现,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使伍舜德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2、发现问题,勇于改进。在决策的实施阶段,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导致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或目标,此时必须及时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正。因为再高明的领导者,也会发生考虑不周甚至是失误的可能。因此,在进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跟进,并且要有正视现实、纠正不足的勇气。例如,为了督促老师们把保育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致,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幼儿的发病率,我们领导班子就制定了一项出勤率评比制度,每月评比一次,对出勤率最高的两个班级作出奖励,同时也对出勤率最低的两个班级作出相应的处罚——取消卫生班评比资格,但这制度公布没多久,老师们就提意见了:无论各班的出勤率多高,但总会有排最后一名的,这样的处罚不合理。针对老师的意见,我们领导班子又作了认真的研究讨论,也觉得原先的制度是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所以就及时作出修改——把前几个月全园的出勤率作出统计,得出一个平均数,每月出勤率低于这个平均数的最后两个班级才需要被处罚。对于这样的修改,老师们都能接受了,而且也达到了激励各班争取高出勤率的目的。
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群策群力
决策的科学化是以民主化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姿态做“命令式校长”,或是自己说了算。校长是一校之魂,而教师就是学校的主干,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教师广泛地参与和带动,如果决策中缺少民主参与就难以克服许多老师对变化和创新的自然抵触。因此我们在管理和决策中都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让学校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贡献与决策的权利。而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无论是进行课程上面的改革,还是开展一个园活动或是作课题研究等,一旦作出决策我会亲自参与实践,而且尽可能的拓宽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综合各方意见,以真诚的态度与教师谈心、交流,并坚持多听、多看、多思、多想,达到发挥集体智慧与集体力量办好幼儿园的目的,以自己亲身体验证明决策的正确与否;
2、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此基础上出好主意,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特别是在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问题的决策时,更会慎重,绝不单凭自己作为园长的权威和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而是客观地接纳建议、思考,把自己和每个师生、每个家长都当作是幼儿园大家庭的一份子,怀着爱园如家、同舟共济的情感群策群力、共商大计。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进行科学决策是当中一个长久的课题,我将在此课题上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把握当中的精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追求自身教育管理专业素质的提高,努力担当好幼儿园园长的角色,推动幼儿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