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作文中的“起步曲”

【作者】 漆素蓉

【机构】 四川省仪陇县赛金镇小学校

【摘要】要做好三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我们可以从“激发兴趣、指导审题、读中学写“三段式”几方面培养。
【关键词】激趣;审题;三段式
【正文】
  教学几十载,起步作文指导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新的《语文课程标谁》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针对这些目标,怎样才能做好三年级作文的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步,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意命题和选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感兴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我想xx》《我喜欢的xx》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进而树立起写作信心。
  其次,要创设情境,激发欲望。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各种班级活动开展的实况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声、形、色的感观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看、听、想、说、写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作文复习课之前,要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例如:
  ⑴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⑵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等,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⑶情境式导入。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要求从新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面去重新考虑,设计不同的经过,得出与课文相同或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加生动、具体、完美地去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步,审题
  首先指导学生看准作文的命题是哪一种?全命题、半命题还是自命题的。接着看准作文类型,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状物?最后教学生抓住题目中表明范围的词,仔细分析,确定其写作范围。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三步,习法
  1.在观察中指导习作。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学生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
  2.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例如习作七──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3.言之有序,指导学生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写。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少顾及写作的顺序。在平时的练笔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写作顺序了。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应该使学生认识三段式。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三段式”写法,我常用的方法是读中学写。
  如:
  写一件事情,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①开头→②中间→③结尾
  起因→ 经过 → 结果
  写景,可以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写。还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
  状物,可以知道学生按“名称→外形→习性(活动)→感情”的顺序写。
  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可以处是一篇范文,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写作顺序。然后知道学生观察实物,联想生活,确定写作的顺序。只要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即使写的不具体,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4.言之有物,注意指导学生把重点段落写具体。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写作文,往往不知道什么是具体,什么是生动,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写具体,写生动了。在平时的练笔过程中可以仿写片段,感知如何把内容写具体。但是到了复习的阶段,更应该强调一下如何写具体了。
  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所谓言之有物,写具体,应该包含一下几方面:
  叙述事情,应该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具体地说,能在一段话中写出两至三个人物活动的动作。
  写景的时候,能够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不仅仅能写出自己看到的内容,而且能写出想到的内容。在一段话中能使用一个比喻句,就是很伟大的创造了。
  状物的时候,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出物的形状或形态;能联系生活,写出关于物的生活细节。
  5.降低难度,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作文。例如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有一个学生写小金鱼,只写了几句话,很简短,但他把外形、生活习性表达清楚了,就应该给与表扬。这对他以后学习作文是有帮助的。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