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 1、朱丽秋 2、张宝祥
【机构】 1.黑龙江省依安县泰安学校;2.黑龙江省依安县第四中学
【正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现代的爱因斯坦也对兴趣有着精辟的论述: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有这些,无一不在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每一个经历过教育教学的人都知道,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求,学习将会变得事半而功倍,反之则将是事倍而功半。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主动探究
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演员”在“乐”中学,主动学,。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作为教师要依托教材,但要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二)、适时、恰当提问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高年级的教学而言,我则更钟情于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
“学贵有思”。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通过实践,使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从而更有兴趣学习。
五、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适时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话语会让学生信心百倍。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看,主动说,主动做,主动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感受知识本身的魅力,增进信心。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让学习不在是负担而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一、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主动探究
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演员”在“乐”中学,主动学,。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作为教师要依托教材,但要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二)、适时、恰当提问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高年级的教学而言,我则更钟情于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
“学贵有思”。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通过实践,使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从而更有兴趣学习。
五、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适时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话语会让学生信心百倍。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看,主动说,主动做,主动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感受知识本身的魅力,增进信心。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让学习不在是负担而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