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作者】 尹宗金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玉林小学
【正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尤其是低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采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制作一个课件,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信息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当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内容光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课件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进行分割的动画,再把分割后的直角三角形进行平移,最后将平移过后的图形进行拼合,形成了长方形,这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出它的面积。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建立了图形转化的概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探索勾股定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前的数学课堂一味地依赖教材和教师,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让学生的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内容全面,而且丰富多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将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求他们从网上下载近几年的年历表。在搜集年历表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到如何搜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甄别,选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学生再把自己得到的信息和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中的成员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张有关年月日的图表。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有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年月日的来历,有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闰年的知识等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格局,促使学生主动地寻找学习资源,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水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它务必将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探索、倡导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佳途径。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提高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尤其是低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采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制作一个课件,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信息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当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内容光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课件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进行分割的动画,再把分割后的直角三角形进行平移,最后将平移过后的图形进行拼合,形成了长方形,这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出它的面积。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建立了图形转化的概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探索勾股定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前的数学课堂一味地依赖教材和教师,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让学生的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内容全面,而且丰富多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将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求他们从网上下载近几年的年历表。在搜集年历表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到如何搜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甄别,选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学生再把自己得到的信息和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中的成员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张有关年月日的图表。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有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年月日的来历,有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闰年的知识等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格局,促使学生主动地寻找学习资源,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水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它务必将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探索、倡导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佳途径。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提高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