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素质教育下矫正幼儿孤独感之策略
【作者】 豆措吉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幼儿园
【正文】中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是群体目标,群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素质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群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每个个体素质的提高。根据个体发展的水平设置不同的目标,古代称为因材施教,现代思想工作称之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素质教育称为创造适合每一个幼儿的教育。在教育观点上,施教者首先要学会尊重被教育者幼儿,尊重其人格尊严,合理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相信其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教育者的任务是引导其健康向上发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浇水等一系列措施无非是助苗成长,而拔苗助长只会摧残和毁灭幼苗。吃透了素质教育精神以后,我制订了三年发展目标和学期发展的子目标,并将标准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动中去,使每项活动都有目的和有计划地进行。
一、幼儿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到三、四岁时,不管成人怎样与他接近、交流、玩耍,他们都不会满足,他们最希望找小伙伴玩,这是他们从心灵深处自觉萌发出来的交际欲望。例如,几个正常的幼儿在一起时,一会儿他们就玩开了。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小家庭不断出现,同龄孩子趋少,再加上家庭电脑的增加,使得孩子的居住环境日益封闭,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少之又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一些幼儿的孤独感就渐渐产生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与人交往的冷漠。
二、幼儿孤独感的表现差异
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许多幼儿由于心理脆弱,导致他们胆子很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更不敢举手发言,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耐挫力极弱,严重者往往会出现自我伤害。如我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平时心理脆弱胆子较小,有一次因拿别人的东西,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他觉得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大哭起来,咬自己的手,中午还不吃饭。心理脆弱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对新的学习内容较难适应或适应缓慢,甚至表现出无所适从,对各种刺激反应不灵敏。我班还有一个小朋友,在每学习一个新的童话故事时,常常不敢跟在老师后面说、编,脸上表现极其慌张。即使平时自己已经学会的画画、折纸,他也不敢相信自己,总带着不安的神情,来问老师自己做得对不对。
三、幼儿孤独感的矫正策略
幼儿园里的孩子,尽管神经系统还没有全面发育,但他们结交同伴的社会愿望十分强烈。孤独感幼儿由于种种原因心理产生诸多不良因素,但他们的可塑性是巨大的。只要引导得当,方法正确,还是完全可以矫正的。
1.关爱孩子,亲近孩子,和孩子取得融洽的关系。要有意无意地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尽最大努力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积极帮他们疏导心理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的孩子,我们可以经常抱抱他们,和他们做一些亲近的游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平时的一些教育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共同研究,这是消除幼儿孤独感的重要方法。
3.教师要多为他们营造交往的环境和交往的气氛,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这是消除孩子孤独感最有效地方法。让他们通过歌曲、故事、游戏、晨间活动等,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通过游戏、舞蹈等,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在角色游戏中,重视培养幼儿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意请那些胆子较小、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担任重要角色,如经理售货员等职务,让他们渐渐远离孤独。
4.教师的信任和重视是孤独幼儿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有孤独感的幼儿,教师要灵活机智地提问,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急躁。让孤独幼儿多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摈弃了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素质教育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过去备课重点是备教材教法,现在把重点放在研究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上,研究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过去只重视封闭式的园内教育,现在注意密切家园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过去重视管理教育,对幼儿管教、限制和干预很多,批评、挖苦现象时有出现,现在的管理教育注意发挥幼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活动中注意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教育来说不止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关键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核知识定优劣的,是以驯服听话为尺度的。素质教育评价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评价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等,是我们要长期坚守的一块阵地,未来的花朵就从这块阵地上茁壮成长。
一、幼儿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到三、四岁时,不管成人怎样与他接近、交流、玩耍,他们都不会满足,他们最希望找小伙伴玩,这是他们从心灵深处自觉萌发出来的交际欲望。例如,几个正常的幼儿在一起时,一会儿他们就玩开了。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小家庭不断出现,同龄孩子趋少,再加上家庭电脑的增加,使得孩子的居住环境日益封闭,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少之又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一些幼儿的孤独感就渐渐产生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与人交往的冷漠。
二、幼儿孤独感的表现差异
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许多幼儿由于心理脆弱,导致他们胆子很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更不敢举手发言,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耐挫力极弱,严重者往往会出现自我伤害。如我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平时心理脆弱胆子较小,有一次因拿别人的东西,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他觉得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大哭起来,咬自己的手,中午还不吃饭。心理脆弱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对新的学习内容较难适应或适应缓慢,甚至表现出无所适从,对各种刺激反应不灵敏。我班还有一个小朋友,在每学习一个新的童话故事时,常常不敢跟在老师后面说、编,脸上表现极其慌张。即使平时自己已经学会的画画、折纸,他也不敢相信自己,总带着不安的神情,来问老师自己做得对不对。
三、幼儿孤独感的矫正策略
幼儿园里的孩子,尽管神经系统还没有全面发育,但他们结交同伴的社会愿望十分强烈。孤独感幼儿由于种种原因心理产生诸多不良因素,但他们的可塑性是巨大的。只要引导得当,方法正确,还是完全可以矫正的。
1.关爱孩子,亲近孩子,和孩子取得融洽的关系。要有意无意地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尽最大努力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积极帮他们疏导心理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的孩子,我们可以经常抱抱他们,和他们做一些亲近的游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平时的一些教育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共同研究,这是消除幼儿孤独感的重要方法。
3.教师要多为他们营造交往的环境和交往的气氛,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这是消除孩子孤独感最有效地方法。让他们通过歌曲、故事、游戏、晨间活动等,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通过游戏、舞蹈等,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在角色游戏中,重视培养幼儿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意请那些胆子较小、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担任重要角色,如经理售货员等职务,让他们渐渐远离孤独。
4.教师的信任和重视是孤独幼儿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有孤独感的幼儿,教师要灵活机智地提问,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急躁。让孤独幼儿多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摈弃了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素质教育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过去备课重点是备教材教法,现在把重点放在研究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上,研究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过去只重视封闭式的园内教育,现在注意密切家园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过去重视管理教育,对幼儿管教、限制和干预很多,批评、挖苦现象时有出现,现在的管理教育注意发挥幼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活动中注意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教育来说不止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关键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核知识定优劣的,是以驯服听话为尺度的。素质教育评价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评价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等,是我们要长期坚守的一块阵地,未来的花朵就从这块阵地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