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作者】 杨胜成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正文】【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第1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及本教材中第三章学习直线方程后,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以及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圆心、半径。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进而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合作学习来共同建构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欣赏和体验圆的对称美,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难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方程组。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
2.学法分析
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a、b、c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好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有一点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对形如例1、例2这种题型的训练,例3针对于数学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补充根据三角形三边中垂线来确定圆心,在确定半径进而得出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后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理解圆的标准方程,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的比较好.只是在学生解方程组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做练习以及面部表情洞察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指导,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后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教材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第1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及本教材中第三章学习直线方程后,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以及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圆心、半径。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进而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合作学习来共同建构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欣赏和体验圆的对称美,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难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方程组。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
2.学法分析
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a、b、c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好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有一点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对形如例1、例2这种题型的训练,例3针对于数学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补充根据三角形三边中垂线来确定圆心,在确定半径进而得出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后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理解圆的标准方程,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的比较好.只是在学生解方程组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做练习以及面部表情洞察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指导,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后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