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途径新探

【作者】 杜小玉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


【正文】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指的是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科学的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能动性,循序渐进,为学生今后的英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转变教育理念是树立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变“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向从应付考试转变到交际实用上来,让他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对跨文化意识的敏锐性,使他们认识到,交际绝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已。
  同时,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对他们加强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作为教师自己,要经常阅读一些时代感强且较为流行的反映英语国家情况的书刊资料,了解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艺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减少文化背景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二)利用教材和课堂教学,渗透文化教育
  如果不在教材中、课堂的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融入英语文化,不在考试中更多地体现英语文化的重要性,英语文化教学将只是一纸空谈。课堂教学是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英语教师的主导性应该体现在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内容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要善于适时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比较、去欣赏、去接纳,培养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文化中求同存异,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从而养成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譬如,注重英语词汇文化含义的分析。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其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大。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又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以文化主题为主线开展讨论式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既可以深入探讨家庭生活、休闲文化、城市文化等这些话题,也可以选择教育体制、选举制度、突发事件、文化价值等作为文化主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在Music这个单元,课文介绍了各种音乐风格、流行乐队等文化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我喜欢的音乐风格或乐队”这样的题目入手进行讨论,继而比较各种音乐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或者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等。
  对于一些经过深入讨论而又受欢迎的话题,可引导学生开展中外文化对比研究。学生可以通过书面写作或者演示报告(Oral Presentation)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通过此类课题研究,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培养自身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从而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分析中外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角色扮演(Role Play)。角色扮演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教师组织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情境游戏或剧本演出等方式进行表演的方法。例如,人教版高中课标英语必修3有一个单元是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百万英镑》),教师在讲到这类经典剧目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以使学生感受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通过模拟性的交际训练加强对语言的理解。
  (三)通过课外阅读、兴趣活动,拓展文化视野
  只凭一本教科书是很难真正打开学生英语学习之门的。同样,仅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题材和难度都适当的英语报刊和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同时,英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表演英语小品、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文化节”等方式来创设跨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和兴趣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四)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感受文化氛围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文化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可收集、选择一些相关的歌曲、图片、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等进行导入。例如,很多课文(Canada—“The True North”,The United Kingdom,Australia等)涉及到不同国家、城市,教师可以通过照片或视频资料展现其建筑物、民族服饰或当地特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教师也可以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自我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形式是丰富课堂内容的辅助手段,它不是单一的,应该多种形式共同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提高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有利于学生真切体验和感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魅力。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由于文化概念所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而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精选出最具实用性和普遍性的部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文化教学不能没有目的和边际,不能成为空中楼阁,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方向,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目的性非常重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内容而定。
  (二)母语与英语并重
  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时候,必然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使学生思想西化,而是相反,母语的输入,才能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平等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某些共性。这是跨文化意识培养和跨文化交际开展的基础。因此,学习西方文化,绝不是否定中国文化。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应加强对英语与母语文化差异的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不应只承载文化输入的任务。在与人交际时,还应承载起母语文化输出的任务,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文化理解和文化宽容。对高中学生而言,中国文化的输入,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条件对高中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的今天,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应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加强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自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