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刘 丽

【机构】 安徽省明光中学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历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使历史情感教育更加的迫切和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和实施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的探究的课题。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把情感教育真正落实到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把情感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有效实施
【正文】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传统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体验,并存在着教师的历史知识缺失、情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等诸多问题,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诚如朱小蔓教授所言:“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 情感教育的学习理念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种完善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基础上,挖掘课堂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统一。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是现今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新课改理念下,改变了历吏课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理解能力。随着情感教育理念深入民心,情感教育成为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前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功能的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对情感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知识,过分的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这是失败的教育。”2?这使当前的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了个性的张扬,也失去了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人心浮躁,热衷功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缺乏真诚与单纯;还有社会上低俗文化的影响,国内许多影视画面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追追杀杀,这些精神鸦片腐蚀了青少年的灵魂,对人生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极易造成是非不分的不良人格以及错误的世界观。因此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要寓情感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借助中学历史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的情感能使一个人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反应敏捷;而消极的情感则使人的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3?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用情感教育来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丰富和改善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做法。
  1、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历史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递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历史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历史,学生才能了解历史间的联系,从而获得较系统、较完善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灵。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教师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提倡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手段,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对话”,获取情感体验;通过扮演历史角色,开展辩论,明辨真理,树立正确的历史是非观;通过丰满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价值观;用真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设计讨论会、辩论会等互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同时形成了正确的观点。采用观看电影等影像资料,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形成价值观。
  2、正确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历史教学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形成师生间“双向性”的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关系。即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采取的感情方式、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允许学生反过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而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处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共同获取新知,谋求发展。只有形成这种“双向性”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改变传统历吏课程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理解能力。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演化为“认知思考提高”的新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富于情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在情感体验融入的过程中,融会的知识才能深入而持久。
  3、利用课外多样的活动形式,使情感教育长效化
  历史课外活动是弥补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不足的重要途径,是发现和培养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特点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阵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既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胸襟开阔、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比如举办历史专题讲座、故事会、演讲会,能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请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老干部讲革命故事,能使学生受到革命情操教育;参观文物展览、考察古迹可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另外创办历史园地、开办历史兴趣小组、观看历史影视片、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文艺活动等,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实,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广大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情感教育中,必须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和谐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先要调动自己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再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激发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意识。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注重对高中生情感的开发和引导,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产生愉悦的心情,对历史充满强烈的情感,推动高中历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