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作者】 马银凤
【机构】 新疆沙湾县西戈壁镇中心学校
【摘要】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会对其未来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生肩负了祖国发展的重大任务,培养小学生的个人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育里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培养方法。【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培养
【正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里,不仅要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让他们利用语文知识研究问题,此举不但对个人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民族和社会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里,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意义
语文教育不但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对学生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的提升加以重视,让学生慢慢养成健全地人格与良好地个性品质,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小学生的发展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接受地教育。小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个性还没有定型,处于形成过程里,拥有良好地可塑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近些年出现的那些杰出儿童,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接受教育的环境差距非常大,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拥有良好地个性品质。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里我们同样会发现,对于很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都非常相信自己,做事冲劲也比较大,不管是做任何事,他们认为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够做好,拥有十分顽强的斗志。然而对于一些厌学学生,他们与好学生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智力不好,而是他们缺少自信心,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接受不了挫折,学习斗志比较弱;爱迪生过去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在于自身的顽强意志力,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最终实现目标。”能够说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决定了自身在未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如今的小学生肩负了祖国复兴的重大任务,我们应当培养小学生的个人品质,此举具有重要地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育里培养个性的方法
1.营造一种愉悦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以往的小学教育里,因为教师注重教师尊严,课堂氛围并不是很好,学生也不勇于回答,敢想而不敢说,此种现象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根据心理学知识表明,只有在一种自由环境里才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挖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只有如此,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国许多著名人物的成功均是源自于他们拥有将强的自信心。
2.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让他们全面展现自我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角色。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学会思考、动手,才会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学生思维处于一种思考状态,才会全面展现他们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群鸟学艺》一文的时候,在揭示课题之后,首先使学生根据课题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他们根据提出的问题来阅读课本,在阅读的过程里,让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化发挥自身潜能。所以,在教学课堂里,只有积极调动多种感官才会真正展现学生的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里来,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注重情感教育,加快优秀个性品质的形成
情感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人类的行为则是为了对客观事物加以改变以便实现最终目标。在遇到挫折时,只有积极争取,才会帮助学生克服挫折,达到最终目标。因此说,情感作为培养个性的重要动力它是在潜移默化过程里完成的。
4.提倡独特见解,激励学生异众
在教学过程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里,实质则是对文章内容的“创新再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活环境不同,也就会对文章有着不同的感悟与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提倡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倡他们张扬自身个性。
三、总结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里,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教学一定要根据时代发展采取合适地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宇,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6
[2]尤惠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个性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0
[3]余承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里,不仅要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让他们利用语文知识研究问题,此举不但对个人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民族和社会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里,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意义
语文教育不但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对学生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的提升加以重视,让学生慢慢养成健全地人格与良好地个性品质,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小学生的发展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接受地教育。小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个性还没有定型,处于形成过程里,拥有良好地可塑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近些年出现的那些杰出儿童,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接受教育的环境差距非常大,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拥有良好地个性品质。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里我们同样会发现,对于很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都非常相信自己,做事冲劲也比较大,不管是做任何事,他们认为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够做好,拥有十分顽强的斗志。然而对于一些厌学学生,他们与好学生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智力不好,而是他们缺少自信心,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接受不了挫折,学习斗志比较弱;爱迪生过去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在于自身的顽强意志力,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最终实现目标。”能够说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决定了自身在未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如今的小学生肩负了祖国复兴的重大任务,我们应当培养小学生的个人品质,此举具有重要地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育里培养个性的方法
1.营造一种愉悦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以往的小学教育里,因为教师注重教师尊严,课堂氛围并不是很好,学生也不勇于回答,敢想而不敢说,此种现象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根据心理学知识表明,只有在一种自由环境里才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挖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只有如此,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国许多著名人物的成功均是源自于他们拥有将强的自信心。
2.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让他们全面展现自我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角色。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学会思考、动手,才会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学生思维处于一种思考状态,才会全面展现他们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群鸟学艺》一文的时候,在揭示课题之后,首先使学生根据课题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他们根据提出的问题来阅读课本,在阅读的过程里,让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化发挥自身潜能。所以,在教学课堂里,只有积极调动多种感官才会真正展现学生的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里来,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注重情感教育,加快优秀个性品质的形成
情感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人类的行为则是为了对客观事物加以改变以便实现最终目标。在遇到挫折时,只有积极争取,才会帮助学生克服挫折,达到最终目标。因此说,情感作为培养个性的重要动力它是在潜移默化过程里完成的。
4.提倡独特见解,激励学生异众
在教学过程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里,实质则是对文章内容的“创新再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活环境不同,也就会对文章有着不同的感悟与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提倡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倡他们张扬自身个性。
三、总结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里,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教学一定要根据时代发展采取合适地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宇,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6
[2]尤惠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个性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0
[3]余承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