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宏宇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东南中心校

【摘要】文言文教学,我们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多注重激趣,并授予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完成拓展阅读,实现能力拓展训练。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拓展实践
【正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许多优秀作品还集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揭示了深刻道理。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珍视我国优秀文化,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奠基需要。随着人们对文言言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意义上认识层面的扩大,我们课堂不仅要加大文言文教学力度,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实践文言文拓展阅读。下面,我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拓展阅读教学。
  一、更新文言文教学理念
  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简单,方法单一,就是先译后讲,注重考点教学。这种指向码头靠岸的“应试”做法,未能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应有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在文言文传承文明、陶冶情操和熏陶审美方面效果更差。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传统做法显然不适应当今教学需求,更新教学理念,才能让教师从昔日做法中突围,找到适合新理念、新课标、新课程需要的新方法、新手段。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是被动的,依靠“灌、喂”获得知识。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才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的巨变,必然要求教师行为转变,从主角退后一步成为导演,引领学生唱戏。不仅如此,还要创新运用新课标教学理念,注重激趣煽情、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等理念,也是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所应有的教学思想。
  二、加强文言文诵读感知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虽然复杂,需要较多的文言文阅读积淀,但并非是不可读的,它和白话文一样,也是可读之物,而且也是读得懂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而我们现行学生没有阅读言文文习惯,就其原因是基础太差,不知怎么读。因此,对于我们教学来说,无疑就需要大力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和诵读技巧,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于漪老师就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步着力: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词、弄懂读音。这一步是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让学生从中感知阅读方法和技巧,我们千万不能轻视它的意义。这一步,我们可以教师范读,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总之要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情绪去感染学生,诱发学生诵读欲望。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尝试诵读。学生一边随录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获得印象。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整体感知。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注重文言文学法指导
  方法决定效果。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我们必须授予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只有这样,他们面对文言文才能有的放矢而不盲然失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得法于课内”的理念,让学生习得学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去拓展阅读,才能在有限的学余时间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
  (一)教会学生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文言文基本功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更何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更需要注解帮助来理解课文。而很多学生认为注解不是课文,可读可不读。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把注解看作是理解课文的直接助手,是走向深层感知的重要通道。
  (二)教会学生使用阅读工具。君子善假于物。学习文言文,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对文言文了解还是甚少,课文中的注解也不可能全部注解,因此,要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还必须借助一定工具才能对此进行了解。勤查工具书是一个良好方法,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他们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除了使用工具书以外,现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得了广泛推广,教室里就是它停驻空间。我们教育学生使用网络这个学习平台,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查找所需资料,获得远程帮助。
  (三)教会学生质疑学习。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而我们学生没有质疑学习习惯,更没有质疑方法和主动性,作为授法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质疑学习也是教学的份内之事。因此,我们以鼓励为主、以引导为策的质疑教学派上了用场,即“教有疑”。只有这样,学生因个体不同,基础不同、学力不同,才会获得“百个读者就有百个哈姆雷特”多样阅读效果,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境界。有了这样的质疑学习意识,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就能自主质疑,从题目、内容、段落甚至重要字词中去质疑思考,去深究探索。
  (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思想,把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在运用中感受到文言文学习乐趣和成功感。比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撰写对仗工整的对联,或者引导学生写语义明确的微博,这些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既要授予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多安排阅读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既有平台又有方法去阅读实践。只有这样,拓展阅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