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农村学生也“能说会道”
【作者】 张小兰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说”是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说”作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国家与国家、领域与领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说”在这当中的作用就更明显、重要。可见,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如果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都会不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农村学生“说”的能力。虽然现行的语文教材里面也安排有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但是当中的训练内容更多的是针对城市学生的实际的,而这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就不够贴近他们的实际,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无法交际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开辟更多适合训练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课前五分钟演讲就是一种培养农村学生“说”的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课前五分钟演讲,其具体做法就是:利用每节课课前的五分钟让给学生轮流上台演讲。每位学生进行大概五分钟的讲话、说话。讲的内容很广,可以讲故事,朗诵诗散文,朗读课文片段,读报,还可以谈谈自己对班级、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谈谈自己对班上、校内、校外的一些好风气或坏现象的看法、在学习生活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等;讲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特点或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演讲,如:即兴演讲,讲故事、背诵、朗读等。
在农村小学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一种有助于练习作文的方法
写作能力是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之一,是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也是适应实际需要的一种能力。但每每提到写作,学生就感到头痛,不知从何下笔,因此,许多学生对写作也就缺乏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的“材料”太贫乏了,写作时总感觉到无东西可写,无从下笔。如果我们让学生每天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站在讲台上不仅要面对老师,还要面对台下的同学,如果他(她)的演讲讲得精彩,台下就会掌声连连,相反,只会是哄堂大笑,学生自己就感到难以下台。因此,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演讲讲得精彩,他们在演讲前就必须得下苦功准备。他们就得跑图书馆,博览群书,阅读众多报纸,自觉写读书笔记,多读多背诵段、篇、章,积累大量词句,还要模仿别人的演讲艺术,这样,到演技时才能滔滔不绝、妙语连珠。长期下来,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积累很多的“素材”,而且很多的“素材”自己曾经在讲台上讲过,那么,在“讲”的基础上“写”就显得容易多了,到了这时,学生对所积累的材料可以做到信笔拈来,水到渠成,不必再搜短枯肠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如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偏低,也没有作文尖子,自从在这个班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班的学生多次参加作文比赛都获得了区、市、县的一、二、三等奖,这跟课前五分钟演讲是分不开的。
二、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农村地区,方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农村学生受方言影响,在口语交际或作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方言词语,造成许多语病。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请一位学生说一句带“被”字的句子,他就说了这样一句:昨天,我被妈妈骂了一餐。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原来这位同学所说的“骂了一餐”是他们哪儿的客家方言。还有一次,我在批改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他这样写道:我家的后院种院一蔸龙眼树。我看了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客家方言中:一蔸树是指普通话中的一棵树。正是方言和普通话的表达相差甚远,所以才会闹出这些笑话。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地区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差的这种现象呢?课前五分钟演讲不失是一种好方法。通过让学生站在台上用普通话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老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用方言表达,就可以及时纠正,并向其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讲的理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日常交际全部都是用方言来表达,就是课堂上,有的学生只会用方言来回答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太会听普通话,以至于听不明白老师讲的课,影响了学习。通过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训练,学生们全部都能够听清楚老师讲的课,也能够用普通话回答老师的提问,甚至很多学生爱上了讲普通话,在课后或路上,我就常听到学生用普通话交谈。每每看到这,我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从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对普通话的喜爱,看到了在农村推广普通话的希望!
三、课前五分钟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农村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显得相当薄弱。农村儿童的心理素质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大多农村学生都显得胆小怕事,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与人讨论,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不敢与人交流。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有了上台说话的机会,而且一定要够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学生要想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得先克服自己胆小害怕的心理大胆地站到讲台上,加上又有老师和同学在一旁鼓励,他们就能够放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怀地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如此下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会得到了提高。
四、课前五分钟演讲是训练学生交往技能的有效途径
从社会学角度讲,学校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的交往技能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的各种充分、多向的交往有利于形成较好的交往能力和技能。课前五分钟演讲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在其中有着丰富的我技能训练内容。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一是能让台下的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尽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并且懂得利用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非语言信号与演讲者作信息的交流,但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二是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口语表达能力的技巧在于让听者能注意自己的讲话并能听明白、感兴趣。通过让学生上台演讲,教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讲的过程中出现的语句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音量过小等毛病。帮其纠正,使其逐渐学会有技巧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五、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礼仪
好口才是所有成功者机会都有的一个共同点。演讲口才是口才运用的一个方面。成功的演讲离不开良好的演讲礼仪。
一般农村小学生活泼、调皮,很少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但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仪表、风度。一般来说,初上台演讲的时候,很多学生一站到讲台上,不是低头,就是弯腰,不是慌慌张张,就是左顾右盼等等。在演讲中,每当出现这些不良的表现时,老师及时提醒并纠正,说明良好的仪表风度对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性。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演讲仪表和风度。
总之,在农村小学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却能一举多得。事实也证明,它是一种可以培养农村学生能说会道、推进农村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课前五分钟演讲,其具体做法就是:利用每节课课前的五分钟让给学生轮流上台演讲。每位学生进行大概五分钟的讲话、说话。讲的内容很广,可以讲故事,朗诵诗散文,朗读课文片段,读报,还可以谈谈自己对班级、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谈谈自己对班上、校内、校外的一些好风气或坏现象的看法、在学习生活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等;讲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特点或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演讲,如:即兴演讲,讲故事、背诵、朗读等。
在农村小学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一种有助于练习作文的方法
写作能力是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之一,是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也是适应实际需要的一种能力。但每每提到写作,学生就感到头痛,不知从何下笔,因此,许多学生对写作也就缺乏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的“材料”太贫乏了,写作时总感觉到无东西可写,无从下笔。如果我们让学生每天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站在讲台上不仅要面对老师,还要面对台下的同学,如果他(她)的演讲讲得精彩,台下就会掌声连连,相反,只会是哄堂大笑,学生自己就感到难以下台。因此,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演讲讲得精彩,他们在演讲前就必须得下苦功准备。他们就得跑图书馆,博览群书,阅读众多报纸,自觉写读书笔记,多读多背诵段、篇、章,积累大量词句,还要模仿别人的演讲艺术,这样,到演技时才能滔滔不绝、妙语连珠。长期下来,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积累很多的“素材”,而且很多的“素材”自己曾经在讲台上讲过,那么,在“讲”的基础上“写”就显得容易多了,到了这时,学生对所积累的材料可以做到信笔拈来,水到渠成,不必再搜短枯肠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如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偏低,也没有作文尖子,自从在这个班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班的学生多次参加作文比赛都获得了区、市、县的一、二、三等奖,这跟课前五分钟演讲是分不开的。
二、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农村地区,方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农村学生受方言影响,在口语交际或作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方言词语,造成许多语病。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请一位学生说一句带“被”字的句子,他就说了这样一句:昨天,我被妈妈骂了一餐。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原来这位同学所说的“骂了一餐”是他们哪儿的客家方言。还有一次,我在批改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他这样写道:我家的后院种院一蔸龙眼树。我看了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客家方言中:一蔸树是指普通话中的一棵树。正是方言和普通话的表达相差甚远,所以才会闹出这些笑话。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地区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差的这种现象呢?课前五分钟演讲不失是一种好方法。通过让学生站在台上用普通话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老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用方言表达,就可以及时纠正,并向其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讲的理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日常交际全部都是用方言来表达,就是课堂上,有的学生只会用方言来回答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太会听普通话,以至于听不明白老师讲的课,影响了学习。通过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训练,学生们全部都能够听清楚老师讲的课,也能够用普通话回答老师的提问,甚至很多学生爱上了讲普通话,在课后或路上,我就常听到学生用普通话交谈。每每看到这,我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从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对普通话的喜爱,看到了在农村推广普通话的希望!
三、课前五分钟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农村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显得相当薄弱。农村儿童的心理素质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大多农村学生都显得胆小怕事,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与人讨论,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不敢与人交流。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有了上台说话的机会,而且一定要够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学生要想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得先克服自己胆小害怕的心理大胆地站到讲台上,加上又有老师和同学在一旁鼓励,他们就能够放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怀地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如此下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会得到了提高。
四、课前五分钟演讲是训练学生交往技能的有效途径
从社会学角度讲,学校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的交往技能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的各种充分、多向的交往有利于形成较好的交往能力和技能。课前五分钟演讲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在其中有着丰富的我技能训练内容。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一是能让台下的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尽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并且懂得利用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非语言信号与演讲者作信息的交流,但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二是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口语表达能力的技巧在于让听者能注意自己的讲话并能听明白、感兴趣。通过让学生上台演讲,教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讲的过程中出现的语句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音量过小等毛病。帮其纠正,使其逐渐学会有技巧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五、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礼仪
好口才是所有成功者机会都有的一个共同点。演讲口才是口才运用的一个方面。成功的演讲离不开良好的演讲礼仪。
一般农村小学生活泼、调皮,很少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但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仪表、风度。一般来说,初上台演讲的时候,很多学生一站到讲台上,不是低头,就是弯腰,不是慌慌张张,就是左顾右盼等等。在演讲中,每当出现这些不良的表现时,老师及时提醒并纠正,说明良好的仪表风度对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性。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演讲仪表和风度。
总之,在农村小学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却能一举多得。事实也证明,它是一种可以培养农村学生能说会道、推进农村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