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作者】 韦春柳

【机构】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高级中学

【摘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真研究和探讨,对学生作积极的引导,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正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学生的研究和分析中,不少老师在多数情况下只着眼于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常常会忽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态度等因素的研究,而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情感包括信念、动机、兴趣、情绪等,是一直伴随着他的学习过程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真研究和探讨,对学生作积极的引导,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曾研究的课题《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中设置的问卷调查有五题是关于课堂教学。
  1.你认为在哪种情况下你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深刻?(   )
  A.教师详细讲解,并提供参考答案 (136人,占42.8 %   )
  B.教师富含深情的讲解(79人,占24.8%   )  
  C.同学一起讨论(54人,占17%   )  
  D.自学(49人,占15.4%   )
  2.你觉得在数学课中,教师上课的哪种风格会让你喜欢?(      )
  A.严格要求,注重对考点的详细讲解   (79人,占24.8%   )
  B.加强课堂训练,题题过关(29人,占9.2%   )
  C.注重发挥数学的情感教育功能  (31人,占9.7%   )    
  D.结合学生基础,讲练结合,让学生轻松过关(179人,占56.3 % )
  3.在数学课上,你在情感上受过熏陶吗?(      )
  A.?经常 (21人,占6.6 %   )       
  B.有时  (185人,占58.2 %   )       
  C.无(112人,占35.2%   )
  4.老师对你的表扬能够激发你学习数学的兴趣吗?(      )
  A. 能   (149人,占46.9%   )       
  B.有一点 (134人,占42.1 %   )        
  C. 不能(35人,占11%   )
  5.在遇到难理解的地方时,老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你有帮助吗? (      ) 
  A. 有很大的帮助 (133人,占41.8%   )        
  B.有一点帮助 (142人,占44.7 %   )           
  C.没有(43人,占13.5%   )
  以上五题是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情感的调查。问卷中, 对于“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深刻的方式” ,有42.8 %的学生选择“教师详细讲解,并提供参考答案” ,对于“你喜欢教师上课的哪种风格” ,有56.3 %的学生选择“结合学生基础,讲练结合,让学生轻松过关”, 对于“数学课上,你在情感上受过熏陶吗?”,有6.6 %的学生选择“经常”,对于“老师对你的表扬能够激发你学习数学的兴趣吗?”, 有46.9%的学生选择“能”, 对于“老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你有帮助吗?”, 有41.8%的学生选择“有很大的帮助”。数据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且认为受过老师表扬或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但数据也显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上受过熏陶的比例过低,说明大多数教师的情感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辉。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
  一、创设情感环境 
  情感激励主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重视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学生的情感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通过教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浇灌,发掘和培养。教师饱满的热情、幽默的语言等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灵魂。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爱,具体的表现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学习数学的聪明才智,在数学知识的天地里驰骋。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并善于抓住各种培养情感的机遇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环境,一方面教师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知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高效和简捷。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采用以趣味问题的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法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反馈控制 
  反馈是学习的基本要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有着很大影响。由于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有计划、分阶段地把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按照时间的流程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为了保证数学目的的圆满完成,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反馈的信息,及时而适度地进行调控。教育心理学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观察其心理变化的诱因,扬“求知欲强”之长,避“心理素质差”之短。在课堂上既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又要善于“察言观色”,一旦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出现偏差,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跟踪、纠偏,否则,错误的有效惯性会造成今后学习的更大障碍,以致积重难返。数学中应密切关注的反馈点大致有:概念的理解、记忆;定理、公式、法则的正、逆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常规方法的熟练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提问、课堂练习、板演、课外作业、测试、检查(教师的讲评、学生自评、互评)等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评定,使其辨明正误、分清优劣、掌握知识。对学生的反馈要充分重视的同时,还要加以控制使其能够正面影响学生的情感,比如: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对学生的思考不为人知地加以点拨和启发,即使其提供的解答与所问风牛马不相及,也要巧妙地给予“肯定”和帮助,使其能够对所问有微小的有价值的认识,从而使他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迸发出兴奋、愉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为之振奋,从而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进而也就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坚定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都可能会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地钻研数学的契机。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其心理,因材施教,鼓励其树立信心,耐心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实行分层教学             
  实行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针对学生的能力、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使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采用分层教学,可以结合学习的实际,用降低难度的练习,创高轻松、压力小的学习环境,让会产生焦虑的学生在实际过程中体验无焦虑的心理历程,逐步培养习惯,减轻或消除焦虑发生。这样能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使数学后进生也能在学习中“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改变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能相应的分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教育,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学报》2011年 《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因素分析》苏玉国,傅海伦
  [2]《现代教学》 2010年《让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和谐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 -王敏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