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作者】 才让吉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河秀逸夫学校

【摘要】小学文言文不是很深奥,但是如何教好小学文言文,却是摆在教师面前值得探讨的严肃问题。小学生接触文言文从低年级就开始了,那些古诗词,或者有的成语,不就是古文嘛。到了五年级、六年级,有的老师才明确提出了文言文这个概念。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或者说接触)文言文。其实不然,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了,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在此方面做些引导工作呢?我们没有必要把小学生弄得很紧张,给孩子增加一种负担。但是,做一些必要的启蒙,尤其是做一些相关的引导工作,我认为还是十分需要的。所以,我就如何做好教师文言文教学工作,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价值体现
【正文】
  文言文也叫古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过渡到白话,是语文发展的规律。
  一、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的教学目标。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致使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与中学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另一种是以文解文,浮光掠影。大体上,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过渡。三要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二、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中共中央在1981年(37)号文件中指出:“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点文言文。”但并未引起教育界思想上足够的重视,行动上自然没有跟上。加强文言文教学与时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从表面看,它们似乎是逆向运动,其实是相向而行。这是由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决定的。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认识功能——文化价值  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
  陶冶功能——教育价值  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发展功能——艺术价值  学习汉语不能无视古今汉语的血缘关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收到探本溯源之效,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要发展,就需要继续从古代汉语中去提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
  三、文言文的教学的基本模式。《新课标》提出的这些全新理念对我们从事文言文的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1.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教师要重点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可以用讲、演等方式进行,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  
  2.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师范读,以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进行,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再予以帮助。最后还可以以问题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3.启迪思维,感悟道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追求——志在明理。小学阶段的几则浅显易懂文言小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之后,以自己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课后拓展,享受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提早接触文言文的可行性。有人做个这样的比喻:学习好比吃饭,各种体裁好比菜,小学六年光吃古诗这道小咸菜,会齁死的。其实,在古典文学作品里,散文体裁最多,也最实用。“朱子读书法”有“循序渐进”的方法,我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浅显易懂、容易背诵的“文言文”,让学生循序渐进,早一点接触文言文。
  学生有了现代汉语的基础,而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的一脉相承形成了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等等方面与古代汉语有着不可割裂的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虽然学生初学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不是从零开始,也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由此可见,小学生学文言文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