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整合

【作者】 王美善

【机构】 广西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


【正文】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多年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想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就应该先了解策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精美的导课及目标展示
  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引导,教师引导的设计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科特点。正确的导入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心里特点,教师创造性的设计新课的最佳入口处,方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激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开始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往往考虑这样一些问题:通过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获得何种知识或能力?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完成了预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任务是否适合这个班上的学生?这样的问题涉及教学目标的问题,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必要的。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时,要因时因地,不可千篇一律,有时上课就明确,有时要进行几分钟后再明确,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富有激情的课堂设疑
  “设疑”是教师上课时针对知识点设计出的疑问,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知识或通过阅读本教材来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解惑总结。教育学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系到课堂成败的决定因素。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创造出一种活跃、和谐、生动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论探究的重要问题,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探险精神”是学习动机的原型。如果学生带着“是什么”“怎么样”的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就能展开能动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在发现学习中,若没有充满尝试、碰壁的迷惑过程,是不可能培养起学习兴趣的。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以“问题情境”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雌雄异体的生物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所有生物的性别都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吗?”“性染色体上带有基因吗?”连续问题情景持续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即:有些比较难的问题需要补充适当的辅助性知识。,把难化易,大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度,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不可设计太大的难的问题,这样会是学生无所适从,过于简单的,也不可作探究性问题。
  三、课堂小结要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无论何种小结方式都应着眼于学生,让学生再观察,再思考,多分析和多讨论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明确所学知识,回扣目标,应该说是一种好方法。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四、总体设计展现个人水平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