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作者】 陆梅桂

【机构】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桃永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具有导向、激励、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中通过发展性的评价理念、丰富的评价方式及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全面、真实、有效地评价,促进学生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
【关键词】评价理念;评价语言;评价方式
【正文】语文课程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努力以发展性的评价理念、丰富的评价方式及激励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
  一、提高评价理念认识,注重综合素养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等,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现状,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恰当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点滴含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就越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产生心理反应。恰当的评价,利于学生适应课堂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反之,使学生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
  (三)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应抓住这些资源,用激励性的语言作出恰当的评价,使他们不断奋进。例如,在教学《小鹰学飞》时,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老师巡视后评价说:“我发现有的同学可真会读书,还边读边飞了起来哦。”这句话使其他学生纷纷仿效,边读边做动作,效果不错。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灵活运用评价语言
  教学语言是达成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须工具,教师评价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一个部分,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励性言语评价,可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评价时做到准确、及时、具体,而且还要具有激励性。如,指导学生朗读《小镇的早晨》时,对很少发言学生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对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继续努力。”这样,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状况,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二)运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评价。口头评价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过,口头评价因其具有随机性、无记录性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其效果,只有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就能更大地发挥作用。进行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三)积极运用引导性语言评价。在一些课堂中,“你真棒”、“不错”等随处可听,这种重复评价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教师可用引导性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前,深入解读文本,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渗透于学习内容中,评价时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富有情趣的评价语中,思维得到锻炼,语感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
  三、注重评价功能体现,丰富多元评价方式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价值体现,运用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维。
  (一)注重真诚性评价。在一些教师课堂中,表扬声不绝于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都是“真好”、“真棒”、“你真聪明”,或者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这种评价表面看是热闹,但缺乏客观、缺乏真诚。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否则,评价只会显得空泛,即使是表扬性评价,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清代教育家颜昊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因理解能力差异会出现不同的“错误”答案,此时教师不应完全否定,应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多角色评价。教师进行评价时,可采用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能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也可采用学生互相评价方式,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掌握学习方法,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产生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以采用自我与他人相互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完整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