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
【作者】 李晶晶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育才学校
【正文】新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力提倡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前,任何一项科技的发明都是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合作既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行为,也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与交流的学习形式,因此,组建的学习小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
一般说来,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以4至6人为宜。假如人数太少,不利于相互学习与交流;人数太多,也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如果研究的课堂比较简单,可以以同桌为单位,假如研究的课堂比较复杂,可以以前后两排的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并将研究课题分解成几个子课题,每个学生各负其责,独立研究,然后再综合、分析得到结论。至于社会调查等特大型的课堂,可以将每组的成员再进行扩大,根据实际情况以6人或者8人为一个组。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个学习小组的内部成员各具特点:有实验操作能手,有数据处理能手,有思维能力能手等,但要力争使各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基本平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这样为各组之间的竞争打下了公平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到各个学生的特长,便于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每个学习小组为了能取得研究的成功,除了合理地分配研究任务之外,还必须在个人独立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互助活动,因为,如果一个人成功并不能使整个学习小组取得成功,但假如某一个成员没有取得研究的进展,就会使整个学习小组无法成功,为了整个集体的成功,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实施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比如,为了探究种子萌芽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需要分别将种子单独放置在不同的环境里进行研究。
该实验需要三个学生分别研究种子在不同环境里的萌芽情况,组织能力强的可以协调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然后再汇总每个成员的研究报告,最后综合整理出本组的研究报告,在全班学生面前汇报。
每个实验是不一样的,因此,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要适时地变化,不能让某个学生总是充当记录数据员,得不到其他训练,也不能每次都让组长汇报总结成果,那样其他同学就得不到口头表达锻炼的机会了。
三、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
1.争议性课题的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离不开交流,交流就不可避免会发生争议。争议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对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先让学生说说,花究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的学生认为是雌蕊与雄蕊组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花冠等组成的,假如这个话题任凭学生在整个班级里发表意见,很难进行有序的讨论,如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的集体观点,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这个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的整体意见,再到讲台上汇报。在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要教育学生敢于向知识权威挑战,同时也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不能蛮不讲理,谬论连篇。
2.社会调查性质的合作学习
生物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学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做些调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动物饲养情况、调查当地的传染病情况等,都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突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全面地促进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合作既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行为,也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与交流的学习形式,因此,组建的学习小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
一般说来,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以4至6人为宜。假如人数太少,不利于相互学习与交流;人数太多,也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如果研究的课堂比较简单,可以以同桌为单位,假如研究的课堂比较复杂,可以以前后两排的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并将研究课题分解成几个子课题,每个学生各负其责,独立研究,然后再综合、分析得到结论。至于社会调查等特大型的课堂,可以将每组的成员再进行扩大,根据实际情况以6人或者8人为一个组。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个学习小组的内部成员各具特点:有实验操作能手,有数据处理能手,有思维能力能手等,但要力争使各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基本平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这样为各组之间的竞争打下了公平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到各个学生的特长,便于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每个学习小组为了能取得研究的成功,除了合理地分配研究任务之外,还必须在个人独立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互助活动,因为,如果一个人成功并不能使整个学习小组取得成功,但假如某一个成员没有取得研究的进展,就会使整个学习小组无法成功,为了整个集体的成功,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实施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比如,为了探究种子萌芽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需要分别将种子单独放置在不同的环境里进行研究。
该实验需要三个学生分别研究种子在不同环境里的萌芽情况,组织能力强的可以协调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然后再汇总每个成员的研究报告,最后综合整理出本组的研究报告,在全班学生面前汇报。
每个实验是不一样的,因此,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要适时地变化,不能让某个学生总是充当记录数据员,得不到其他训练,也不能每次都让组长汇报总结成果,那样其他同学就得不到口头表达锻炼的机会了。
三、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
1.争议性课题的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离不开交流,交流就不可避免会发生争议。争议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对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先让学生说说,花究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的学生认为是雌蕊与雄蕊组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花冠等组成的,假如这个话题任凭学生在整个班级里发表意见,很难进行有序的讨论,如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的集体观点,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这个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的整体意见,再到讲台上汇报。在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要教育学生敢于向知识权威挑战,同时也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不能蛮不讲理,谬论连篇。
2.社会调查性质的合作学习
生物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学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做些调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动物饲养情况、调查当地的传染病情况等,都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突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全面地促进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