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语文作业
【作者】 李 琼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正文】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的守成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 问题答案的绝对性。 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二、语文新课程标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②、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④、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
2、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
3、趣味性: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人文性: 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
三、语文新课程标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2、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3、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4、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①、想象性作业。②、专题搜集性作业。③、自主性作业。
5、研究性作业的设计。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的守成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 问题答案的绝对性。 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二、语文新课程标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②、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④、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
2、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
3、趣味性: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人文性: 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
三、语文新课程标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2、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3、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4、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①、想象性作业。②、专题搜集性作业。③、自主性作业。
5、研究性作业的设计。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