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能力
【作者】 商发庭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郑屯中学
【正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教育教学中,面对新课改,对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怎样尽快提高课堂和效益,提高学生能力,这是摆在数以万计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精心设计教法并组织实施至关重要,此环节我是这样做的:①短小优美的文章,还朗朗的读书声于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是先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些方面进行描绘,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春草,春花,春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课文侧重培养学生一至两个方面的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此文我就只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中说明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这一能力,教案中我的分析过程和对问题的探究设计都围绕抓特征而展开。③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则精美的广告,令人难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对此非常看重。例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我制作了一课件,在网上搜集了与文中有关的云彩图片放在一侧,正中还对应的地方留出空位(分析时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说明相关云彩的语句,然后进行逐一补充),再后面也留出相应的空位(分析时让生找出何种云彩将要出现什么天气的语句,再补上),最后留出空位,让生总结出说明方法。利用此板书,在引导生分析课文时,一边分析,一边补充。课文分析完,内容也补充完,下课时重要内容全部得以展现。
三、鼓励质疑,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做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一片争议。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文中他是什么角色?”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已质疑,自已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一、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精心设计教法并组织实施至关重要,此环节我是这样做的:①短小优美的文章,还朗朗的读书声于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是先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些方面进行描绘,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春草,春花,春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课文侧重培养学生一至两个方面的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此文我就只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中说明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这一能力,教案中我的分析过程和对问题的探究设计都围绕抓特征而展开。③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则精美的广告,令人难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对此非常看重。例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我制作了一课件,在网上搜集了与文中有关的云彩图片放在一侧,正中还对应的地方留出空位(分析时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说明相关云彩的语句,然后进行逐一补充),再后面也留出相应的空位(分析时让生找出何种云彩将要出现什么天气的语句,再补上),最后留出空位,让生总结出说明方法。利用此板书,在引导生分析课文时,一边分析,一边补充。课文分析完,内容也补充完,下课时重要内容全部得以展现。
三、鼓励质疑,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做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一片争议。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文中他是什么角色?”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已质疑,自已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