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李德权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富饶中学


【正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兴趣、培养发散思维、创设创新情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课内外衔接,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
  一、激发兴趣利于创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启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设置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第一,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第二,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答,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发散思维利于创新
  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春》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三、融洽关系利于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接触,努力使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适时的指导,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四、尊重差异利于创新
  学生的差异是创新教育关注的个性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特殊个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关怀,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需要的是激发和培养。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努力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机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自己,寻求发展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五、转变模式利于创新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存。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即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合作,探究,质疑无一不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每位学生不再等待老师讲解,而是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寻找,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拓宽视野利于创新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延伸。因此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积累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创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要大胆改革,讲求方法,不断努力,积极探寻更好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