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活小学科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方法
【作者】 王立同
【机构】 山东泰安肥城市龙山小学凤山校区
【摘要】学好小学科学,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明确要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改变教学方式,还是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科学,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因此,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激发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妙,是一线科学教师的职责。【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有效课堂;实践探究
【正文】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有数年,各学科在新改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小学科学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既缺乏专业老师,也缺乏必要的教学措施。需要老师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是广大科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提高科学的观察能力
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与渗透。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从而引导他们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有关植物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盆栽植物,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双手去抚摸植物,从而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该植株的特点。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量一下该植株的长度及粗细,以便于学生可以收集到更多信息。经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既使他们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植物学产生兴趣,为他们今后学习中学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自然观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以及化学知识。一些简单常见的自然现象,就饱含物理知识或者化学知识。新课改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必须遵循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而书本上类似于“自然界是由物质分子组成的”就是一个极其准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很多时候教师用过于专业的科学用语来为学生讲解科学课程,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也会使得学生对科学产生迷茫和畏惧心理,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举一些简单的例子,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科学奥妙。如,在介绍花为什么那么香、食物为什么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物理知识。分子是一种极其细小的物质,学生的肉眼是无法捕捉到其存在的。但是,每当这些分子运动时,所散发的香气就是分子存在的证明,如此一来,学生在花香中便会豁然开朗,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选取熟悉的事物教学
生活是各种知识的本源,小学科学教学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因此,在上科学课之前,我们应该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如学习动物学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回去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并观察一下平时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例如,了解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该动物的外形和习性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为什么自己喜欢这种动物。这样的作业相比起做课后练习册,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再如,在学习“探索尺子的音调变化”一课时,对物体高低音的变化教学,教师可以请音乐老师作为嘉宾来为大家普及一下音乐中的高低音有什么的不同之处,从而为学生解答疑惑。因为科学本来就是涉及多种多样领域及环节的一门学科,教师必须充分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授课,这是很有必要的。
四、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授课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看法和见解,一定要留充分的时间供学生讨论及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对着书本念内容,只会把课堂气氛弄得越发沉闷死板,学生也会感到科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大削减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相反,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在《种子的发芽实验》教学中,教师围绕“求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目标,为学生安排了“我的种子发芽日记”实验活动。先让每位学生自己拟出实验计划和预计结论,然后给出统一的条件,对种子类型(绿豆)、实验天数等作出要求,此后便让学生开始个人实验行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展示成果和日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活动让大部分学生都个性凸显,展示出了能力亮点,有的学生计划周祥,估算准确,日记也有条有序;也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在需要条件中加入了音乐、植物邻居等奇特的想法;还有的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来进行日记记录,非常新颖有趣;当然也有学生估算错误,实验失败,但从日记中也进行了总结、纠错。
不同常规的自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让学生抛掉了思想包袱,能够完整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行动力都在实验活动中得到了系统地拓展,让学生丰富地感受到科学需要真实、求证,也需要假设、创新。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立足学科教学,努力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瑞贤.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小学科学,2015(09).
[2]林青.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有效科学课堂探究 [J].广西教育,2016(11).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有数年,各学科在新改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小学科学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既缺乏专业老师,也缺乏必要的教学措施。需要老师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是广大科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提高科学的观察能力
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与渗透。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从而引导他们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有关植物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盆栽植物,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双手去抚摸植物,从而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该植株的特点。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量一下该植株的长度及粗细,以便于学生可以收集到更多信息。经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既使他们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植物学产生兴趣,为他们今后学习中学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自然观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以及化学知识。一些简单常见的自然现象,就饱含物理知识或者化学知识。新课改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必须遵循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而书本上类似于“自然界是由物质分子组成的”就是一个极其准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很多时候教师用过于专业的科学用语来为学生讲解科学课程,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也会使得学生对科学产生迷茫和畏惧心理,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举一些简单的例子,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科学奥妙。如,在介绍花为什么那么香、食物为什么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物理知识。分子是一种极其细小的物质,学生的肉眼是无法捕捉到其存在的。但是,每当这些分子运动时,所散发的香气就是分子存在的证明,如此一来,学生在花香中便会豁然开朗,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选取熟悉的事物教学
生活是各种知识的本源,小学科学教学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因此,在上科学课之前,我们应该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如学习动物学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回去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并观察一下平时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例如,了解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该动物的外形和习性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为什么自己喜欢这种动物。这样的作业相比起做课后练习册,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再如,在学习“探索尺子的音调变化”一课时,对物体高低音的变化教学,教师可以请音乐老师作为嘉宾来为大家普及一下音乐中的高低音有什么的不同之处,从而为学生解答疑惑。因为科学本来就是涉及多种多样领域及环节的一门学科,教师必须充分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授课,这是很有必要的。
四、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授课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看法和见解,一定要留充分的时间供学生讨论及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对着书本念内容,只会把课堂气氛弄得越发沉闷死板,学生也会感到科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大削减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相反,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在《种子的发芽实验》教学中,教师围绕“求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目标,为学生安排了“我的种子发芽日记”实验活动。先让每位学生自己拟出实验计划和预计结论,然后给出统一的条件,对种子类型(绿豆)、实验天数等作出要求,此后便让学生开始个人实验行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展示成果和日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活动让大部分学生都个性凸显,展示出了能力亮点,有的学生计划周祥,估算准确,日记也有条有序;也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在需要条件中加入了音乐、植物邻居等奇特的想法;还有的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来进行日记记录,非常新颖有趣;当然也有学生估算错误,实验失败,但从日记中也进行了总结、纠错。
不同常规的自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让学生抛掉了思想包袱,能够完整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行动力都在实验活动中得到了系统地拓展,让学生丰富地感受到科学需要真实、求证,也需要假设、创新。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立足学科教学,努力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瑞贤.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小学科学,2015(09).
[2]林青.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有效科学课堂探究 [J].广西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