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实验评价方法初探
【作者】 罗 迪
【机构】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初级中学
【正文】1、问题的提出
“实验教学”既是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具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的经历和体验科学是一个过程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等功能,是实现“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的效果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凑热闹,不认真分析和观察;实验中不遵守操作规范;损坏实验器材;浪费实验用品;旁观而不积极参与……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使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以上现象一方面是实验教学组织的不得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缺少有效的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开展了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研究,以评价促进教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行动研究
生物实验评价研究立足于实验课的教学,以实验课堂为研究阵地,通过观察,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探索对学生实验的有效评价指标和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1 评价内容、过程和方法
评价内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参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实验、发展学生能力的评价措施。
过程和方法:首先,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实验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研究,确定不同实验的评价标准,在实验课中进行实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补充,逐步完善评价过程及评价方案和评价量表。
其次,设计阶段性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实验习惯、实验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整合评价。
2.2 评价原则。发挥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运用,并在评价中强调学习态度的评价及合作、创新等精神品质的评价。
3、实验评价表的制订和实施
3.1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实验的三维目标,设计实验报告单和实验评价表。
3.2 将学生分组,一般为4人一组,由组员推选一名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及组员的权益和职责,使每个成员明白他们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团队。
3.3 在每节实验课前,对实验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要领以及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由他们将实验报告单和课堂评价表分发到本小组成员手中,并带领小组成员对照评价量表和实验指导完成预习环节,在班长和课代表的协助下检查预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助手”作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老师对实验过程和评价的组织实施。3.4 实验课上评价量表既起到了“评价标准”的作用,又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实验完成后,随即完成实验报告,每一实验报告的最后要求学生用简要的文字总结和评价自己本节实验中的收获、体会、或者自认为表现最突出的地方,然后完成实验评价表中的“自评”部分,并协同小组成员完成互评过程,最后把实验评价表和实验报告一起交送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评,对实事求是、积极上进的自我总结评定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收入“个人档案袋”。
4、实验过程评价的课堂程序
教师引入→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独立实验操作初步自评→组内初步互评→完成实验报告→完成自评和互评。根据在自评和互评中发现的问题,有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评价”的评价,以引导学生端正评价的态度,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
5、研究成果和特色
5.1评价方式以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促进学生发展。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评价标准主要是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故我”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同时,又将外在的评价( 他人评价) 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
互评是通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活动形式,互相评价对方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其特点是:在互评活动中每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
而教师在活动中只起主导的作用,指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诚恳友善地对待学习伙伴的道德品质,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以体现评价主体的交互性和多元性。
5.2评价内容全面
既有实验知识技能的评价,又有实验习惯、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实现评价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机制应能让学生从认可、体验的角度感受自己的进步。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强化依据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热情关注、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等,将实验体会、反思等定性判断(分析)以一定的权重计入综合评价。
5.3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即利用评价表的导向作用,使评价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首先在实验前设计好评价表分发给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时指导学生对照评价表进行自评。评价的基本流程为:教师引入→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独立实验操作初步自评→组内初步互评→完成实验报告→完成自评和互评。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利于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实施。
“实验教学”既是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具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的经历和体验科学是一个过程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等功能,是实现“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的效果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凑热闹,不认真分析和观察;实验中不遵守操作规范;损坏实验器材;浪费实验用品;旁观而不积极参与……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使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以上现象一方面是实验教学组织的不得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缺少有效的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开展了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研究,以评价促进教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行动研究
生物实验评价研究立足于实验课的教学,以实验课堂为研究阵地,通过观察,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探索对学生实验的有效评价指标和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1 评价内容、过程和方法
评价内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参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实验、发展学生能力的评价措施。
过程和方法:首先,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实验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研究,确定不同实验的评价标准,在实验课中进行实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补充,逐步完善评价过程及评价方案和评价量表。
其次,设计阶段性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实验习惯、实验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整合评价。
2.2 评价原则。发挥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运用,并在评价中强调学习态度的评价及合作、创新等精神品质的评价。
3、实验评价表的制订和实施
3.1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实验的三维目标,设计实验报告单和实验评价表。
3.2 将学生分组,一般为4人一组,由组员推选一名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及组员的权益和职责,使每个成员明白他们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团队。
3.3 在每节实验课前,对实验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要领以及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由他们将实验报告单和课堂评价表分发到本小组成员手中,并带领小组成员对照评价量表和实验指导完成预习环节,在班长和课代表的协助下检查预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助手”作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老师对实验过程和评价的组织实施。3.4 实验课上评价量表既起到了“评价标准”的作用,又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实验完成后,随即完成实验报告,每一实验报告的最后要求学生用简要的文字总结和评价自己本节实验中的收获、体会、或者自认为表现最突出的地方,然后完成实验评价表中的“自评”部分,并协同小组成员完成互评过程,最后把实验评价表和实验报告一起交送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评,对实事求是、积极上进的自我总结评定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收入“个人档案袋”。
4、实验过程评价的课堂程序
教师引入→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独立实验操作初步自评→组内初步互评→完成实验报告→完成自评和互评。根据在自评和互评中发现的问题,有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评价”的评价,以引导学生端正评价的态度,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
5、研究成果和特色
5.1评价方式以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促进学生发展。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评价标准主要是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故我”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同时,又将外在的评价( 他人评价) 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
互评是通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活动形式,互相评价对方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其特点是:在互评活动中每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
而教师在活动中只起主导的作用,指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诚恳友善地对待学习伙伴的道德品质,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以体现评价主体的交互性和多元性。
5.2评价内容全面
既有实验知识技能的评价,又有实验习惯、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实现评价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机制应能让学生从认可、体验的角度感受自己的进步。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强化依据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热情关注、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等,将实验体会、反思等定性判断(分析)以一定的权重计入综合评价。
5.3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即利用评价表的导向作用,使评价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首先在实验前设计好评价表分发给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时指导学生对照评价表进行自评。评价的基本流程为:教师引入→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独立实验操作初步自评→组内初步互评→完成实验报告→完成自评和互评。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利于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