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作者】 蓝黄锋

【机构】 广西忻城县实验中学

【摘要】创新就意味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也必定要以创新为基础。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呈现。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重点,详细阐述了如何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理念;实验教学;提高质量
【正文】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总会穿插一些实验,而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展创新性学习的环境。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挖掘实验教学资源,设计科学的创新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演示实验要做到创新
  在物理课本中有很多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有些实验用到的实验物品是日常很少见到的,有些实验非常复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都是自己在讲台上做,学生在下面看,根本没有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师的实验目的,而且容易使学生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因此,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物品,将生活中的物品搬到讲台上,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知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做“惯性现象”演示实验时,这个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个实验,很多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汽车在行驶时具有惯性。为了让学生对实验学习有兴趣,教师必须设计更加新颖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在演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这个实验: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张硬纸板,纸板上放一个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着水平方向运动。这个实验可以证明,静止的物体是具有惯性的,不仅仅是运动的物体,这个实验看起来比较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探究中创新
  新课改重视探究教学的开展。但是,初中生年龄小,他们的探究能力还不高。这就导致有些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探究教学。初中生能否认真听课,大多在于他们是否有兴趣。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的情况下开展探究学习,在学生认真听课的情况下恢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是不允许使用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为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现创新的探究实验教学。
  例如,在做“电路的连接”演示实验时,电路离我们很近,但是又很远。“电”本身属于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实验,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分发电池组、开关、导线、小灯泡等器材,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用课桌上的器材,使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多少种方法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特别认真地做这个实验。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增加一根导线,使灯熄灭呢?很多学生对这种不常见的问题都是非常有兴趣探究的。所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小制作,大作用
  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都有自己动手制作的机会。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可能自己动手制作后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对学校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学校都设有多个实验室,实验器材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齐全的。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制作器材。
  例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课本上用到的器材有玻璃棒、胶棒、毛皮、丝绸和碎纸屑。这些实验器材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教师可以不使用这些器材,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如,引导学生将一张纸撕成小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用自己的笔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就可以吸引起纸屑。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摩擦起电。通过自己制作实验器材,学生对这个实验产生更深的理解。因此,学生的小制作,其实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重视实验猜想
  敢于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也正是因为法拉第敢于实验猜想,才发现了电磁感应。正是牛顿敢于猜想,才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当然猜想并非是无根据的乱想。一切知识源于实践,只有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猜想才有可能引发我国物理界的革新。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通过一个水杯——厚纸板的实验,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厚纸板会不会掉落。之后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其次,当实验完成后,学生会发现厚纸板没有掉落,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如果杯子里没有水或水量不足厚纸板会不会再次掉落。教师再次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强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该实验比较相似?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又可能会回答暖壶瓶塞冲出现象、钢笔吸水现象等。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都表明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重视利用实验猜想,积极开发学生的大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的指导下进行大胆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深刻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试验操作中进行探索,加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5(12).
  [2陈术娇.初中物理实验的应用和创新改革[J].华夏教师,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