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注重良好习惯培养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蓝同俏
【机构】 广西忻城县实验中学
【摘要】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给学习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容易被忽视的学习现象,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关键词】初中语文;良好习惯;实践探究;素养提升
【正文】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可见,习惯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各方面都处于雏形阶段的中小学生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本文我将借鉴专家的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展开探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显得更加重要。
㈠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和边读边提问的习惯
根据不同文章采用不同读法的习惯(精读、泛读),有的文章必须要精读、反复读、吃透其精髓,不能囫囵吞枣。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过程中,如果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吸收,还要敢于向作者质疑问难,敢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活知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使阅读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㈡养成阅读时做摘录、编索引、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内心里,总有所悟,有所感,引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等各方面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也可以,坚持下去,这一习惯不难养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按叶老的标准,学习语文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作文。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功夫在诗外”,但是大家都知道,“偶得”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作者长期的观察、体验、练笔。要想写好作文,在这些方面应多下功夫。
㈠培养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必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不够,什么事只有亲身参与,才真切、可信。譬如,《锄禾》这首诗从小读到大,但很少有人去珍惜粮食,如果带领孩子们在暑期去帮农民伯伯收割庄稼,他们就会深深地体验到“粒粒皆辛苦”这一道理,从而也会自觉珍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在写作这方面,巴甫洛夫也提倡“观察,观察,再观察。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感悟生活,勤动笔墨,记录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装在头脑中可写出的材料就丰富了,见解也随之深刻。“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文章”,也可“偶得”佳作,那便达到作文的至高境界。
㈡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许多名家大腕都是修改的高手,众所周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王安石经过反复揣摩、修改,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修改文章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首先从细微入手,教会学生增删调换等修改方式;再进行错别字、病句方面的修改;最后让学生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修改,并且自己写上眉批和总批。这样,循序渐进,通过长期严格训练,学生就会掌握修改的方法,形成修改的技能,养成修改的习惯。
㈢培养学生坚持练笔的习惯
多读多练是作文的成功之路。叶圣陶说过:“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坚持练笔,长期不懈,养成习惯。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写所见所感、所感所闻,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或叙事,或状物,或抒情,可以写成篇,也可写个片断,但要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长此以往,必成写作高手。
三、培养说的习惯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工具,因而,语文教师须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㈠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课堂上说有三种情况: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参加小组讨论。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从容表达,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
㈡养成交流的习惯
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字是汉语的物质外壳,汉字书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看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㈠培养良好的书写姿势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利于书写规范,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㈡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
我们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形,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写作业时又是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因此,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有了这利意识,就能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就能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
总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及时发现不好的学习习惯并摒弃之,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并积累起来,终生享用。
参考文献:
[1]沈强.从习惯及方法看初中生的语文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15(09).
[2]林青霞.提高语文素养,要从习惯抓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1).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可见,习惯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各方面都处于雏形阶段的中小学生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本文我将借鉴专家的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展开探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显得更加重要。
㈠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和边读边提问的习惯
根据不同文章采用不同读法的习惯(精读、泛读),有的文章必须要精读、反复读、吃透其精髓,不能囫囵吞枣。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过程中,如果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吸收,还要敢于向作者质疑问难,敢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活知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使阅读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㈡养成阅读时做摘录、编索引、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内心里,总有所悟,有所感,引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等各方面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也可以,坚持下去,这一习惯不难养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按叶老的标准,学习语文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作文。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功夫在诗外”,但是大家都知道,“偶得”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作者长期的观察、体验、练笔。要想写好作文,在这些方面应多下功夫。
㈠培养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必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不够,什么事只有亲身参与,才真切、可信。譬如,《锄禾》这首诗从小读到大,但很少有人去珍惜粮食,如果带领孩子们在暑期去帮农民伯伯收割庄稼,他们就会深深地体验到“粒粒皆辛苦”这一道理,从而也会自觉珍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在写作这方面,巴甫洛夫也提倡“观察,观察,再观察。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感悟生活,勤动笔墨,记录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装在头脑中可写出的材料就丰富了,见解也随之深刻。“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文章”,也可“偶得”佳作,那便达到作文的至高境界。
㈡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许多名家大腕都是修改的高手,众所周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王安石经过反复揣摩、修改,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修改文章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首先从细微入手,教会学生增删调换等修改方式;再进行错别字、病句方面的修改;最后让学生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修改,并且自己写上眉批和总批。这样,循序渐进,通过长期严格训练,学生就会掌握修改的方法,形成修改的技能,养成修改的习惯。
㈢培养学生坚持练笔的习惯
多读多练是作文的成功之路。叶圣陶说过:“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坚持练笔,长期不懈,养成习惯。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写所见所感、所感所闻,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或叙事,或状物,或抒情,可以写成篇,也可写个片断,但要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长此以往,必成写作高手。
三、培养说的习惯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工具,因而,语文教师须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㈠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课堂上说有三种情况: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参加小组讨论。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从容表达,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
㈡养成交流的习惯
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字是汉语的物质外壳,汉字书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看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㈠培养良好的书写姿势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利于书写规范,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㈡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
我们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形,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写作业时又是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因此,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有了这利意识,就能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就能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
总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及时发现不好的学习习惯并摒弃之,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并积累起来,终生享用。
参考文献:
[1]沈强.从习惯及方法看初中生的语文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15(09).
[2]林青霞.提高语文素养,要从习惯抓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