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作者】 高玉红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淝东小学
【正文】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或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也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
1、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主题图,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和发现问题。这有别于语文的“看图说话”,这里要突出数学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2、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情境。首先,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的事物可供我们数学使用。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摆设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如教学“认识位置“,我们可以把教室作为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创设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学生定会感兴趣。其次,我们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赋予一种时代气息,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年代,是很难真正吸引孩子的。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创设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也就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认知建构。因而,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方面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中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通过家长、书本、互联网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要求教师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比如:教学“钟表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对于钟面是有经验的,他们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整时、几点半甚至更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数学现实”去创设情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创设情境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忽视学生的已有认知,造成认知的断裂,这种超越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情境也是不成功的。三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创设情境。顾汝佐先生曾指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突出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反之则形式化表面化,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3、明确师生角色,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感、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要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善于诱导,巧妙地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不是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情境只有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教学情境;一切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花俏的情境都不是教学情境。
2、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及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上,以关键点为中心,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3、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选材和加工。选取的材料要有针对性,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和生活经验。
4、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情境,由于学生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尽可能利用突发的、即时的、真实的情境,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5、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突出其核心效能。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理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衰的支柱,现在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都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突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这就是说,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应坚守宁精勿杂、宁缺毋滥的原则。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去激发、调动、发展、保护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
1、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主题图,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和发现问题。这有别于语文的“看图说话”,这里要突出数学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2、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情境。首先,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的事物可供我们数学使用。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摆设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如教学“认识位置“,我们可以把教室作为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创设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学生定会感兴趣。其次,我们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赋予一种时代气息,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年代,是很难真正吸引孩子的。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创设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也就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认知建构。因而,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方面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中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通过家长、书本、互联网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要求教师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比如:教学“钟表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对于钟面是有经验的,他们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整时、几点半甚至更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数学现实”去创设情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创设情境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忽视学生的已有认知,造成认知的断裂,这种超越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情境也是不成功的。三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创设情境。顾汝佐先生曾指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突出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反之则形式化表面化,只能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3、明确师生角色,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感、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要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善于诱导,巧妙地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不是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情境只有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教学情境;一切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花俏的情境都不是教学情境。
2、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及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上,以关键点为中心,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3、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选材和加工。选取的材料要有针对性,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和生活经验。
4、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情境,由于学生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尽可能利用突发的、即时的、真实的情境,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5、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突出其核心效能。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理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衰的支柱,现在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都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突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这就是说,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应坚守宁精勿杂、宁缺毋滥的原则。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去激发、调动、发展、保护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