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班级自主管理

【作者】 刘 虎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

【摘要】班级的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追求,正确认识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了解自主管理的方法,正确实施班级的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化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班级的自主管理,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中;班级;班主任;自主管理;必要性;意义
【正文】
  班级的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追求,正确认识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了解自主管理的方法,正确实施班级的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化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班级的自主管理,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础。然而,近年来,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班级管理陷入低效无序的困境。新形势下,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为高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集体,进而支持并推进高中班级管理体制改革,无疑成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一)高中班级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班级的运作、管理、评估机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外激性的控制管理为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单向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需要、选择、个性的独立性。
  2.班级管理模式方面。目前,高中班级管理基本上沿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权威式管理或无约束力的放任式管理为主的两极模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班干部和学生的执行力差,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氛围,没有明确的目标。
  3.学生方面。从“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倾向”影响的学生,习惯了“领导―服从”的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民主创新精神和责、权、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班级归属感,个人目标不明确。
  4.文化建设方面。新时期的高中生更加偏好个体行动,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主题散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交流与合作、难以相互接纳和信任,缺乏共同的班级价值观和目标。
  5.交流沟通方面。以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班会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事务为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为主,缺乏“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的多层次交互平台,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6.教师管理方面。班主任往往把握不好班级管理参与度的问题,比如放与收的关系:“放手”不等于“放任”;松与紧的关系:没有形成“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班级氛围;多与少的关系:班主任往往沿用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方法,没有做到多观察、多分析,少指示、少干涉;管与不管的关系: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管是为了不管”。
  7.许多高中学校虽然都在逐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但往往流于形式,问题颇多:实施时缺乏民主,班委权利独大;目的上急功近利,管理过程流于形式;内容上缺乏人文关怀,以强制性惩罚机制推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设计上“假、大、空”,可操作性不强;贯彻上缺乏连续性,朝令夕改;方法上仍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引导和培养;认为班级管理的实质是控制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将“隐形规则”和“显性民主”相结合。
  (二)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理论依据
  1.政治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模式的整体性、综合性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2.心理学依据。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主要心理学基础,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这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让学生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3.管理学依据。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管理学基础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地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的意义
  (一)教育理论和理念方面
  高中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践行了新时期“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教育方针,培养了学生自主、民主、创造的精神,使班级管理朝着团结、有序、高效的目标前进。
  (二)班级管理体制方面
  1.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民主化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拓宽了班级管理的深度和宽度,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构建班级信息综合交互平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和沟通渠道,实现“教师――学生――家庭”开放式的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三)学生方面
  高中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能够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教师方面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够使教师从传统的、保姆式的、繁琐的班级事务管理者转化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者,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环境的人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五)学校方面
  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促进了学校育人管理理念和机制的改革,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了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出发点和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实践高中班级自主化管理,能够促使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轨道,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