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作者】 张 敏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相互传送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敢于对教学内容提出质。教师要努力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思维方式,达到教学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引导;质疑
【正文】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相互传送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合理、适宜的提问就是思维的“导火索”,学习的“催化剂”,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形成语文能力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是一项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我的教学历程中,发现有较多部分学生内心有疑虑,怕提问出错,于是不敢在课堂中提问,这样就不能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因此,老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用发展的、循序渐进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提问时或提出不完整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切不能泼冷水打击学生,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学生若对教学内容有质疑,教师要努力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敢于提问,把质疑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抓住课堂质疑机会,引导学生多问。
  无论什么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学生只有多质疑、多提问才会逐渐把思维的空间扩大、拓宽,从而培养出独立、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多问:“这个问题我不懂”、“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老师能否再讲一遍”之类浅层次的质疑过度到具有针对性、研究性、赏析性、评价性的层面进行质疑、探索。
  1、采取课题、标题中进行质疑。
  在《乌鸦喝水》一课教学中,对学生是这样引导的:课题入手质疑:“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些问题是贯穿全文的,也是学生想知道,由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教学提供了有效果帮助。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质疑。
  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我采取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小孩子遇到危险,其他孩子和司马光的表现有所不同时提出:“其他孩子都慌了、有的吓哭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然后抓住“举起”、“砸向”等词语来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不乱的智慧,从而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运用课文外的因内果联系进行质疑
  事物的发展规律都存在因果关,在教学过程中,由很多课文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中去质疑,从而一条线式的理解课文,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骆驼和羊》时,抓住骆驼和羊各自所说的话逐步让学生进行质疑:“到底是谁对谁错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学会取长补短。
  三、结合学过的知识,启发学生会疑惑。
  “温故而知新”。只有在巩固、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另外,人的思维往往会产生习惯性倾向,即思维定式,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就不能灵活的创造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跳出定式思维的影响,巧妙地加以引用,让学生提有质量的问题。
  1、求同存异中质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在教学中如果大多数同学都提同样的问题,则说明这方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教师传授知识不仅要传授基础的东西,作为个体性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成长。例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引导学生对司马光救人时的创新质疑,“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如果旁边没有石块,那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培养学生存同求异思维的体现,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创新。
  2、让学生学会方向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质疑,对已有的结论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这样能破除“唯教师之言正确”,“唯专家学者之论崇高”的铿固心理。如在教学《春天》一课时,当我范读至“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一句时,有几个同学活跃起来,“我们家乡就在南方,怎样从南方赶来呢?”“是呀!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小燕子,”学生这样对课文内容的质疑,这种敢于挑战的发问是教师们所渴望和想要的效果。
  3、采用不同方式质疑
  “殊途同归”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便选择方式方法不一致,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教学中要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起点、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质疑、分析。首先较浅的分析是因为光线暗容易碰到鼻子,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是从表现手法上看,四周黑洞洞的是指当时社会黑暗,做事情随时遇到困难和阻力。只有这样多方面、多层次去质疑,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才能体会到。
  4、拓展学生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大胆质疑。
  思维的迁移指从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而进一步提高改变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之中,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提问时从横向展开,提出几个类似的问题,然后而用同一思维去思考相同的问题,而后进行迁移。比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小熊舍不得砍树?”直至学生知道,小熊夏、秋、冬都舍不得砍树,一直都住在山洞里。在这些几个质疑中,就是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分析了问题的组合,还告诉了我们这样类似的问题可以这样分析,这样总结。
  总的来说,不管采用哪一种质疑的方法,都只有一个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效果。只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讲究提问艺术,最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