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 林宏芳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的加深。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学生参与热情,以及恰当的方式方法使朗读训练切实有效,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指导朗读;热情参与;练习;培养
【正文】
  朗读训练地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这篇课文也就有了基本的理解。朗读又是一项语文能力,能力的获得要靠有指导的反复的训练。目前小学生的课文内容一般都比较的深,学生大多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用指导朗读的方法帮学生去理解课文。朗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应当给于足够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朗读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我认为,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学生参与热情,以及恰当的方式方法使朗读训练切实有效,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寻求的将是能说会到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校领导和语文教师要彻底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高度重视朗读教学。结合教师的基本功达标训练和教师普通话等级测试,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加强教师朗读的基本功训练,学校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确立专题,指定计划,把朗读教学的任务落到实处。可以举办朗读教师的论文竞赛,朗读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把朗读教学取得的成果经验逐步的推广。 
  1.加强教师的读法研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都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好每一篇课文,教师自己得先下功夫。 
  2.注意语音的规范化。要求学生读得正确,首先教师自己得下功夫读正确。备课时最好先听一听录音带的范读,再对着读几遍。把握普通话的四声,读准前后鼻韵母及平翘舌的音节,掌握轻声、儿化的规律。例如、方言区的语文教师常读不正儿化音。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想,在平时的时候他们应当留心看书刊中的有关文章并把课文中带有儿化的词收集在一起,反复推敲,细细推敲,最后总结出儿化音发音的关键在于把两个字读成一个音节。如:“花儿”不读成“ hu ā– er ”,要读成 hu ā r 。它的发音不是由“ hu ā”滑到“ er ”,也不是读完“ hu ā”之后迅速地来一个卷舌动作,而是读“花儿”一词时先卷舌,然后以一个音节呼出。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模仿性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一是教师要练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好每一篇课文。二是在课堂上要做好朗读的示范。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去试一试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把范读贯穿于朗读指导中。范读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教师自己范读、录音读。范读的方法多样,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范读,也可以提问后读或在思考之前读,有时可以读一段,有时可以读一句。 
  在课堂上,朗读训练应面向全体,做到人人读。对后进生应进行重点的“护持”,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练习朗读的机会,让优、中、差生都有机会练习朗读,读的次数多了,方式多样,“真读”,读得充分。采用集体读、分角色读、分段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练习,使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得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悟作者所要表达得感情,进而通过自己得朗读表达出来。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全神贯注、字字落实、句句读通。做到口到、心到、眼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从不会到会,由生到熟,循序渐进,并利用早读课经常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把朗读落到实处。 
  三、讲究朗读训练策略
  朗读训练的设计,应注意角色转换、情境体验、 竞赛激励 等形式,以达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目的。 
  1.角色转化。“听其声,视其形”,教师都知道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请几位小朋友表演。设想到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表演小鱼、老黄牛、燕子及壁虎妈妈的学生也将大人对小孩说话的神态、语气模仿得逼真逼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何不适时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 
  2.情境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指导朗读,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品味、去欣赏这些情境,从而受到教育,学会朗读。比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从文章题目上看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问答可归纳为:“为什么要夺下泸定桥”,“红军怎样飞速赶到泸定桥?”等等。带着这种强烈地求知欲,抓住课文中表现飞速和勇夺的语气,通过反复朗读披情入文,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再由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诉当时地情景: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敌人已有二个团阻拦,又有重兵前来支援,红军若不飞速赶到泸定桥,就会处在相当不利地境地。这就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坚忍不拔地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再播放课文中敌人在桥头放火,红军战士奋勇向前的录音,使学生感悟到为了战胜敌人,为了夺下泸定桥,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过熊熊烈火,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而这种英勇的行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战士身手才能产生的,这些理性认识是朗读感悟效果的体现。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