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作者】 杨明超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镇中心小学
【正文】在小学阶段,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是最为丰富和具有最强可塑性的。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课,根本就没有对学生注重过能力等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没有给学生在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创新精神,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如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有时提出的问题却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都让这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就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给这位同学造成终身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但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和异想天开密不可分的。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调皮、在故意气自己而泼冷水,而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激发起来。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语文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我教学《春晓》时,其中“花落知多少”这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而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最后一种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有创造性。其次是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力,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如果他摹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不自觉的学习创新。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地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得直接。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楷模作用尤其重要。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创意,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回答几个答案,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司马光》时,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为什么能想到砸缸?砸了缸不是太可惜了么?还能用其他不砸缸的办法来救那位落水儿童吗?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由教师设计问题上的创新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创新,认识司马光与众不同,沉着冷静,具有超凡的创新能力,能很快地把落水儿童就出来,通过学文使学生无意识的播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
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自我的优势和个性,充分展示自我的最佳个性,将自己的情感、意志、追求、信念、智能结构、教育机制实现最佳组合,融入教育过程,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个性魅力、知识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地、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照本宣科,不盲目相信教科书,不墨守成规,不循规蹈距,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不盲从。改变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把教参、教案、搬到课堂)的做法,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当然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改革的因素还很多,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创新精神,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如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有时提出的问题却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都让这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就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给这位同学造成终身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但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和异想天开密不可分的。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调皮、在故意气自己而泼冷水,而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激发起来。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语文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我教学《春晓》时,其中“花落知多少”这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而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最后一种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有创造性。其次是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力,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如果他摹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不自觉的学习创新。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地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得直接。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楷模作用尤其重要。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创意,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回答几个答案,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司马光》时,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为什么能想到砸缸?砸了缸不是太可惜了么?还能用其他不砸缸的办法来救那位落水儿童吗?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由教师设计问题上的创新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创新,认识司马光与众不同,沉着冷静,具有超凡的创新能力,能很快地把落水儿童就出来,通过学文使学生无意识的播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
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自我的优势和个性,充分展示自我的最佳个性,将自己的情感、意志、追求、信念、智能结构、教育机制实现最佳组合,融入教育过程,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个性魅力、知识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地、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照本宣科,不盲目相信教科书,不墨守成规,不循规蹈距,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不盲从。改变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把教参、教案、搬到课堂)的做法,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当然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改革的因素还很多,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