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魏 涛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学区中心学校


【正文】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我国数学教改理论与实践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思考后发现,我们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困惑。这不仅是在督促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在督促我们教师要尽快地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下面笔者针对初中数学教改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以“少讲少练”代替了“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仅仅切合教学举出一两个实例讲解后让学生思考,不能适量进行课外链接,不能灵活地加强变式训练,达不到巩固学生新知的要求,拓展探究的质和量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仅以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即便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又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同类型题目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不清楚,不能上升为能力和技巧,一旦遇到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教师没有讲清楚,就让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上的公理,判断下面的命题是否正确:(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结果有许多学生用“HL”公理判定为错误。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讲解适度、训练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问题之二: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了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情况,不能切合课标要求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了备课笔记。尽管有不少教师依照《教师教学用书》编写了教案,但仍然脱离不了教学用书中的限制,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架空,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和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是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的参考用书。《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我们只有把宏观指导和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优秀教学设计》这类书拿来,照搬套用,作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毋庸置疑,的确有些优秀的教学设计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那是人家的东西,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也只能作为参考借鉴之用。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师生合作学习新知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每节课。
  问题之三: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尽管有关专家大力提倡教法改革,也有很多关注教育的领导多次强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但有很多教师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地得到巩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不能尽快提高。甚至有些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其实,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目前大家已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处理,不拘泥于形式。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的方法,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问题之四:只重视学习过程而忽视反思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反思,学生不重视,教师也容易忽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的是“死知识”,只能就题论题,无法做到知识的迁移,更缺乏应变能力,甚至陷入迷惑之境,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课后反思这个重要环节。如今,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已能深刻地认识到: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源,通过反思,让学生对完成的解答重新考虑和检查,了解得出结论的思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谨、科学,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新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解题思路,选择并及时调整思路。若没有反思这个过程,学生就会错过对知识的归纳、整合,对能力的发展提升的机会。我们只有引导学学生抓住反思的时机,注意知识的梳理,加强与前后各章节内容的联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进行权衡、预见,及时调整思维的方向,方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教改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四点措施:
  对策之一:尊重发展规律,崇尚科学精神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教育教学也是这样,更要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东西,还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因此,我们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更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对策之二: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创新,大胆改革
  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教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还要努力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要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大胆改革,不断提高”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克服教改中的盲目性。
  对策之三:更新观念,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更新教学观念的措施如:(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应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等,准确、鲜明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矫正性的帮助。另外还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既不能超越范围的要求,也不可超越知识层次的要求。(2)目标体系意识。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后进生的参与。
  对策之四:重视反思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能力。加强各科知识的串联,利用学生较好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行类比、概括、猜想,探究问题的答案,总结学习体验和感受,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促使他们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例如:(1)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引导学生对听课后的反思,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到思考问题的好方法,变换角度,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供具有反思性的见解。(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失败的教训等。(3)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反思的方法,如对解答问题后结论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新的疑问,进一步考虑问题的题设的完备性及结论的准确性;容易解错的习题,好的习题解法,这道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总结出一般结论。(4)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到但未能得到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不同解法的探讨,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以前旧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味地抛弃和遗忘,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能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数学教学特点的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