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导学案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曹晓娟

【机构】 山西临汾市蒲县城关小学

【摘要】要想改变学习模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是关键,而导学案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本文就小学数学导学案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说说我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问题情景;创设
【正文】
  如何改变学习模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是关键,而导学案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在小学数学导学案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他们在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呢?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情境的趣味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内部动力,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比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一开始我就用课件给同学们出示了一条谜语:一款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同学们反应很快,老师还没把谜语说全,大家就已经猜出来了。然后再出示红领巾并提出问题:“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你们知道制作这样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大的一块布吗?”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情境的挑战性
  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更对“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挑战性的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的重要,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时,我先给学生出示若干张组合图形的图片,中队旗、房屋的一面墙、风筝、七巧板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处处可见,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表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概念,此时,我让同学们打开装有学具的信封,分组进行“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比赛。要求从学具中任意选取图形拼成一个组合图形,然后再思考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即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适度的矛盾,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不满足感。因此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知究竟。还比如,在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挑战性的宣布,不管大家举出多大的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是5的倍数,不信,试试看?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惊奇了,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活了。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教师及时提出:“到底怎样才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情境的探究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性。比如,教学“可能性”时,我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课间活动时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你在游戏中,有没有思考过游戏的公平性?你知道这些游戏的规则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吗?”这种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突出情境的现实性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商品的价格,买自己所需的物品,再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上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购物情境:小明的妈妈去商场购物,看中了一条丝巾80元钱,又看中了一条285元的裙子,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妈妈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富有开放式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为了解决新的生活问题,数学是有用的,当然会产生积极的探究取向,就愿学、愿思、愿探究,很快学会了解答方法。
  总之,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