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把学生的阅读主权还给学生
【作者】 沙世华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博大九年制学校
【正文】 阅读是一个人一生的一部分,阅读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理应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援引这个格式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是一种享受的阅读,才是真正阅读。那么,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关注阅读者情感世界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构建,而不仅仅是关注阅读者语言文字、鉴赏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阅读,把书变成自己的朋友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风过盛,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形成了满堂灌的局面,形成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阅读的乐趣, 缺乏个性阅读体验,不愿也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难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更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被剥夺,他们只愿记老师所阐述的内容,只要求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不愿意深入地思索,难以提高自身的分析理解与批评鉴赏的能力,更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这种被动的、不假思索的接收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导致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丧失,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阅读教学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况在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相当普遍、也较为突出,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一生的朋友,我们可以少吃饭、少睡觉,但不可少读书。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一本好书甚至要读多遍,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书作为朋友的感觉。
二、读书可以培养学生情感
我们知道语文的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而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修养,培育个性才华,提高审美水平……。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通过阅读,学生更可以获得一种对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这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在文学海洋里邀游,其心灵是会干枯的,长大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应该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本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条鲈鱼,一条很大的鲈鱼,对于喜爱钓鱼的人来说,可能一生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了,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放掉,实在是可惜,然而道德、理智战胜了贪欲,让他完成了一次人生的飞跃,虽然失去了一条鱼,但却得到了比鲈鱼贵百倍千倍的东西,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次次战胜“鲈鱼”似的诱惑。因此在这篇课文讲完之后我就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们都获得了书中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读书可以使人明理、使人启智,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推荐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与作品(文本)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以作品(文本)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到:“不登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因此,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了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练习册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学、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更有甚者,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理由非常充分,为了学生能够升学,为了学生的前途。
目前学生阅读量显得十分匮乏,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课外阅读进行的非常少。四大名著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的,但学生完全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人数也相当少,读过鲁迅、冰心现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说外国作品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了。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优秀作文选》、《名著精华》而已。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些老师这样抱怨:“世上那么多的书,学生最不爱读的却是语文书;学校那么多的课,学生最不爱上的却是语文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存在着以教师的串讲分析或者以串讲串问的形式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现象。课堂上学生读书时间很少,揣摩语言的时间少,语言训练的时间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以至于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势在必行。
所以,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阅读、学会阅读,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希望考试题能出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素质。
一、加强阅读,把书变成自己的朋友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风过盛,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形成了满堂灌的局面,形成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阅读的乐趣, 缺乏个性阅读体验,不愿也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难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更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被剥夺,他们只愿记老师所阐述的内容,只要求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不愿意深入地思索,难以提高自身的分析理解与批评鉴赏的能力,更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这种被动的、不假思索的接收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导致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丧失,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阅读教学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况在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相当普遍、也较为突出,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一生的朋友,我们可以少吃饭、少睡觉,但不可少读书。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一本好书甚至要读多遍,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书作为朋友的感觉。
二、读书可以培养学生情感
我们知道语文的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而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修养,培育个性才华,提高审美水平……。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通过阅读,学生更可以获得一种对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这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在文学海洋里邀游,其心灵是会干枯的,长大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应该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本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条鲈鱼,一条很大的鲈鱼,对于喜爱钓鱼的人来说,可能一生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了,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放掉,实在是可惜,然而道德、理智战胜了贪欲,让他完成了一次人生的飞跃,虽然失去了一条鱼,但却得到了比鲈鱼贵百倍千倍的东西,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次次战胜“鲈鱼”似的诱惑。因此在这篇课文讲完之后我就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们都获得了书中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读书可以使人明理、使人启智,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推荐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与作品(文本)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以作品(文本)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到:“不登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因此,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了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练习册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学、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更有甚者,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理由非常充分,为了学生能够升学,为了学生的前途。
目前学生阅读量显得十分匮乏,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课外阅读进行的非常少。四大名著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的,但学生完全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人数也相当少,读过鲁迅、冰心现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说外国作品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了。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优秀作文选》、《名著精华》而已。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些老师这样抱怨:“世上那么多的书,学生最不爱读的却是语文书;学校那么多的课,学生最不爱上的却是语文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存在着以教师的串讲分析或者以串讲串问的形式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现象。课堂上学生读书时间很少,揣摩语言的时间少,语言训练的时间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以至于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势在必行。
所以,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阅读、学会阅读,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希望考试题能出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