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周荣义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市南路小学

【摘要】当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家普遍接受,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目标灵活地变换教学活动形式将大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学习新知。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兴趣
【正文】
  一节课40分钟,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效注意,那么按教学目标灵活地变换教学活动形式将有可能大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学习新知。所以教师要根据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从课堂入手,设计丰富多彩且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以及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的效用。
  当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家普遍接受,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设计活动才能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
  如《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通过课本学习旨在促使儿童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组材料,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我国的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看一看——从温差上感受祖国之大。由于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南方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活动二,算一算——从数字上感受祖国之大。从地图上看最南端南沙群岛中心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0N(地图上纬度相关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我国南北跨度约50度);活动三,比一比,——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欧洲40多个国家总面积1000万平方千米,而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土就有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有效的体验活动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深刻的体验,从而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因而采用选点串线,聚点成面的逐次推进、层层深入的方式来呈现祖国疆域的辽阔。从而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活动
  例如我听李霞老师《家乡的美食佳肴》一课,李老师在教“美食地图”这一环节时,共设计了七种需要了解的美食。如果平铺直叙,难免枯燥无味。李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尝一尝”、“唱一唱”等活动。当看到学生争先恐后争吃“烤馕”而憋红的小脸,以及老师唱“酥油茶”的歌曲前的急切期待,我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活动的巧妙设计,使整个“美食地图”增色不少,学生在亲历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从而内化体验,最后李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各地美食佳肴。
  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活动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所以我们所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目标落到实处。但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活动
  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在活动设计上做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问题和教学情境,基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水平,与学生亲近起来,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被点燃,生活经验才能被启动。
  记得曾听过马虹老师执教的《伟大的先人——孔子》,面对这样一个与学生关系较远的历史性课题,马老师充分把握学生情况,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入手。由拜孔子的传统,联系到现在向老师敬礼问好的礼仪,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如此,马老师还独具匠心地将《论语》与现代的《小学生守则》联系起来。学生们惊讶地发现,2000多年来孔子的思想,竟然一直在指导克已修身,学会做人,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要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让教学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我爱我的家》是三年级上册《家庭、学校和小区》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教学我是以家庭、学校、小区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每一张图片、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感情。
  六、运用多媒体创新设计活动
  在品德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情景教学。多媒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切实感受品德教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而活动教学的有效进行,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评价以及多媒体手段的利用等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活动教学设计中,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让知识与情感共启迪,让智慧和活力同激扬,让快乐与梦想齐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