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 曹玉辉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第十二中学校
【正文】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上呢?学生无精打采,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学设计有问题,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所以我们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个人体会:
一、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法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微笑”教学,营造和谐气氛。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评价时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许多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我们教师始终要“微笑”教学,给学生以轻松、快乐地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其快捷的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地理信息的存储方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使地理课堂生动而又直观,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从而改进了地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及学生的差异性开发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我们平时的教学随时展示一些图片和资料,直观、形象,又节省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3、提倡探究式学习,展示学生的个性魅力。
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大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如让学生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具有古老性的特点?分组探究,教师指导,然后让学生回答,培养合作精神,同时展示个性魅力。
4、“搜集资料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下搜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如师大实验在学习《澳大利亚》时,让学生课前让学生搜集澳大利亚的特有的动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形象地介绍这些动物,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精神。
二、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习方法,形成地理思维
1、重视地理图像系统的教学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需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知道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一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例如,南方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播种和收割等图片,介绍图片拍摄的时间和反映的事物,但不注明地点。学生分组观察图片,纪录观察到的内容,讨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学生利用地图,讨论图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由学生利用相关图像向全班阐述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评。教师将地图教学贯穿始终。
2、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在教学中,在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整体性及差异性。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由居住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与地理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上认清区域内部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同时重视区域差异的把握。如学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时,就可以从整体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对比学习、强化记忆。还有在学习《巴西》的早期经济时,我们会联想到曾经学习的哪一个地区?注意联系,对比。
3、教学中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形成地理思维。比如这次师大附中的张老师对一个地理问题,通过引导提问,步步推进的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理解问题,从而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一、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法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微笑”教学,营造和谐气氛。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评价时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许多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我们教师始终要“微笑”教学,给学生以轻松、快乐地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其快捷的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地理信息的存储方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使地理课堂生动而又直观,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从而改进了地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及学生的差异性开发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我们平时的教学随时展示一些图片和资料,直观、形象,又节省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3、提倡探究式学习,展示学生的个性魅力。
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大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如让学生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具有古老性的特点?分组探究,教师指导,然后让学生回答,培养合作精神,同时展示个性魅力。
4、“搜集资料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下搜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如师大实验在学习《澳大利亚》时,让学生课前让学生搜集澳大利亚的特有的动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形象地介绍这些动物,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精神。
二、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习方法,形成地理思维
1、重视地理图像系统的教学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需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知道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一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例如,南方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播种和收割等图片,介绍图片拍摄的时间和反映的事物,但不注明地点。学生分组观察图片,纪录观察到的内容,讨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学生利用地图,讨论图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由学生利用相关图像向全班阐述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评。教师将地图教学贯穿始终。
2、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在教学中,在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整体性及差异性。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由居住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与地理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上认清区域内部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同时重视区域差异的把握。如学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时,就可以从整体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对比学习、强化记忆。还有在学习《巴西》的早期经济时,我们会联想到曾经学习的哪一个地区?注意联系,对比。
3、教学中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形成地理思维。比如这次师大附中的张老师对一个地理问题,通过引导提问,步步推进的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理解问题,从而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