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感情教学的渗透力

【作者】 魏 芸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情感教学;兴趣;渗透;能力培养
【正文】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的引路人,但重要的是后者,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就离不开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因文设情,以情入文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林嗣环的《口技》,教师可利用教学用具黑板擦演示“醒木一响,教师上场”,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在记忆中搜索:一般什么人会用这种醒木?升堂断案的县官用的“惊堂木”;古代艺人表演用到的开场道具,由此引入文章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因情造势
  好的教师知道选择怎样的课文,在哪里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多处伏笔和暗示;找出文章的双线结构;文章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过去的事?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思路清晰,在看课文时,很快就抓住了关键,对于文中的伏笔和暗示,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眼前事和过去事,每一个小组也得出了满意的答案,最后,学生们不仅认识到文中体现出的浓浓的父女情,也体会出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等。这堂课的成功,都因为教师设置的问题巧妙,有梯度性,层次清晰,学生把握起来简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文,有时学生因为提前看了,就觉得不新鲜了,教师可以从课外入手,用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打开学生的好奇之门,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重点讲《山海经》里的古典神话,讲“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日”等,学生睁大了眼睛听着,很着迷,再回过头去学课文自然兴趣大增。在我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对《山海经》这么感兴趣,而对那些“四书五经”避而不谈,经过一阵讨论,孩子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因为少年鲁迅也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少年,神话故事自然能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引着他去一探究竟,随着岁月的流逝,就算自己已将长大,但少年时代最好奇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写《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原因。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在学《伤仲永》时,我让学生续写,续写仲永成为庸人的故事。学生发挥想象,写的很有创意,有写他父亲责骂他不优秀的,有写他再作诗很吃力的,还有写他多次靠功名考不上的,总之各显神通,言之成理,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多得,这都是留有空白的好处。
  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安塞腰鼓》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总之,如何激发学生情感,以情优教,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如何组织相应的活动,就看我们如何去利用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课题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