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班级德育工作

【作者】 卢 江

【机构】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环江高中


【正文】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深知要带好一个班是十分不容易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在做班级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班级是青少年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要切实发挥班级的育人环境功能,优化德育方式,充分挖掘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一)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主题班会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二)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践
  在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通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验实践基地教育和主题夏令营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牢固树立起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
  为此,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思想灵魂深处切实受到教育,在落后中保持勇气,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在逆境中保持斗志,要看到主流;在困难中,保持战胜困难的决心;要看到光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理想、斗志和拼搏精神,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对社会、集体、学校、家庭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点热爱,少一点后悔,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加强爱国知识的教育
  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动力。学校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必须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存于教学与活动之中。应该看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涉及育人方向的“大题”,然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身边的、具体的“小题”做起,给学生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启蒙到形成“主义”的教育过程。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理想教育的起点,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将来成才的精神动力。
  (二)努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在人际交往之中。更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培育爱国情感。爱国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学校的责任在于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有明确的教育计划,且能适时地、因地制宜地、经常地进行讲求实效的教育,只有教师具有真实的爱国情感,才能激起学生的真情。
  (三)积极引导爱国的行为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务虚,又要务实,知与行必须和谐地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人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国主义教育是项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的行为,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重大的纪念日教育,传统节日教育,英雄名人的诞辰纪念,要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墙报的评比,并重视各种系列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如:班里要召开主题班队会,要求同学们共同讨论“班会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自己参与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善于调动大家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另外,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于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进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二)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一种思想,其体现应在学生的行为之中,我们经常开展向集体做奉献的活动,因为,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肯于牺牲、肯于奉献的精神,从班集体的小事做起,尽职尽责,主动为集体做贡献,主要是“养成”和“熏陶”,使学生总是在一种关心集体、奉献集体的氛围中活动,这样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就会不断倾向于集体,不断倾向于他人,如:本学期班委会号召全班同学《为校园环境做贡献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他们把这次活动看作是向集体做贡献,因而,都非常自觉,每天中午1点拿着塑料袋去学校的各个地方拾垃圾,保护校园德清洁,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对我们的学校,而且对我们的集体,这也是强化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做法,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一个方面。
  (三)让学生不断体验集体荣誉感
  所谓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首先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集体的要求,并不断为集体做出积极的贡献,这就会得到集体的肯定和赞许,使他们感受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誉。其次是学生与集体较充分的一致,意识到自己与集体息息相关,这时候,他们就会为集体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更加热爱集体,更自觉地为集体做出奉献,再次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一种驱动力,会使学生自觉把自己与集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时候的荣誉感就会发展为集体主义精神,如:班里有几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平时听到的批评较多,自然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我就用对集体的责任感去教育他们,把他们的学习成绩与集体的成绩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是与集体、国家的利益紧密相关的,也是热爱集体的一种表现,思想认识以后,主动性就高了,请求学习好的同学帮助,这样,集体中就出现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班级生活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这样,本学期期末统考,我班的各项成绩都比较突出,这也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又一成果。
  四、加强纪律教育
  (一)发扬民主,制定“班规”
  我在2011年接了一个新班,发现学生课堂、课外纪律较混乱。上课随便讲话、搞小动作,甚至私自换位置,还与老师顶嘴;课间十分钟经常追逐打闹;课外时间有打扑克、抽烟等不良行为。因此,我便制定“班规”以约束全班学生。“班规”以《中学生学生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等作依据,从班级实际出发,更具体,更有针时性。“班规”的制度和实施,统一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地改变了班里的混乱状态。
  (二)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遵守纪律的动因
  班里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许多人在家里中是“小皇帝”或“小公主”,受到家人的宠爱,形成了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不关心,因而,不守纪律,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事经常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时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良好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园地,而每一位同学都遵守纪律,维护班级荣誉的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前提。
  (三)自我管理,互相监督
  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处处盯着学生。所以我把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当作养培纪律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培养班干部,使他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其次,成立以班干部为骨干、有其他学生参加“守纪监督小组”负责检查,并定出一本轮值登记簿,督促大家遵守纪律。每周班会课由班长按照一周里的记录内容向同学们宣布量化成绩,如一周里都没有违反纪律的给予表扬;违反三次以上的同学找出原因,自我批评。就这样做,效果很好,如早操、早读时间,老师集中开会,不在班级时,由班长组织指挥下,同学们都自觉认真地学习,无论上什么课,学生都很遵守纪律,课间也很少违反纪律了,抽烟、打扑克等不良现象也没有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信的习惯
  讲文明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象征。我们应让学生讲文明、守信用,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自身的行动,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
  (二)帮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的习惯
  人类共有一个地球,人们向它无度索取,肆意污染,已使它千疮百孔,再也经受不住人类对它的折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意识,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节约水电,做到“人走门窗灯水关”;爱护公物,做到不伤害学校的一草一木,桌椅板凳和公用设施,人人有责,互相监督。人人栽上几棵树,世界将变成绿洲;人人捡上几片垃圾,地球将变成一片净土。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三)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
  古代学者朱熹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今后的社会将是学习化的社会,不会学习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更新自己的知识,会被社会前进的车轮所抛弃。因此,我们要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加强网络德育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各种面临的新问题将越来越多,思想战线的争夺战将日益激烈,学生的思想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已有了新的特点,网络德育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面对越来越多“上网”和“冲浪”的学生,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坐壁上观,班主任不能置身于网络之外,应当与学生一起投入,在共同的经历与体验中去发现和认识问题,使自己能真正成为网络社会的教育者,因此我们首先要主动参与,走进他们,积极弘扬主旋律,帮助他们学会选择网站,学会从网站、网页筛选健康有效的信息、言论和知识。其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多渠道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开展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教育,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结合起来,多宣传劳模、技术能手和领导大家共同致富人,倡导劳动光荣,倡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他们的自身免疫力、判断力和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
  (二)要坚持正面引导
  根据“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新特点,我们的思想工作,首先要善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工作要有全面的计划,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和短期行为,摒弃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谨慎交友,宣传《预防未年人犯罪法》,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远离黄、赌、毒等等,并告诫学生:“网”上许多都是“虚拟空间”,真正的“香格里拉”是不存在的;现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聊天”只能作为短时间的消遣;将来结识异性的机会比考大学的机会要多得多等等。其次要善于“察言观色”,会发现“苗头”,要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把握“网络”环境下思想工作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抓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与时俱进。以上是我对班级德育工作的一点体会,自知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我有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