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顺利步入初中语文学习

【作者】 段洪升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教科局教研室


【正文】金秋九月,总会有一批带着父母殷切希望、怀着对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的七年级新生进入我们的初中校园。可是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些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成绩不错,升入初中以后,学习成绩却不知不觉下降了,个别甚至进入差生行列;一些刚进校还兴趣盎然的学生也因成绩不尽如人意,产生了畏难情绪,渐渐对语文学习显得兴味索然了。更为严重的是,在以来自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寄宿制学校里,大量因为落后的经济、闭塞的交通、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匮乏的教育资源等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学未能积累到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未能养成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新生,因为在进入初中时没能得到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而退步更快,甚至有很多人因畏难而厌倦,因厌倦而放弃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些已然是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作为一名从事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育多年的教师,我觉得有责任在工作中结合学生实际,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减少以上现象的发生,帮助这些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孩子顺利踏上语文学习之旅。
  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鼓励“听”“说”,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
  少数民族学生从偏远山区学校或教学点来,很多人的语文学习基础很差,有的拼音、识字都不能达到初中学习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小学阶段大多接受的是双语或方言教学,学生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尽量多地为他们创造表达、倾听、交流的机会。比如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演讲就是很好的形式。说是演讲,其实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让学生敢于上台。可以让他们从读背自己学过的成语、古诗或课文片断,说自己想说的话,介绍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指出身边发生的(主要是班上和学校发生的,因为更为他们所熟悉)好的或差的现象开始,渐渐到要求推荐一篇好文章(读到的或自己写的)。推荐后再简单说说推荐的理由。这一系列做法循序渐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敢于参与。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主讲者的鼓励和指导,还要注意对听众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听,听完后请一两名同学说点什么(比如提出简短的建议或作出简单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不提过高的要求,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简洁的点评中穿插相关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当然,还要注意的是要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初中语文的学习并非只是学教材那么单一和困难。它其实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快乐有趣。
  二、引导“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课前几分钟的演讲活动中,学生已在不觉中养成了初步的自觉阅读习惯——通过“读”来寻找自己要“讲”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首要的是要指导他们该“读什么”。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是非常有限的。“相当部分的学生仅阅读过自己的教材”这一说法并不夸张。因此,可让他们首先像以往一样去读自己的教材。先是语文课本。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让他们认真读,有自己喜欢的就仔细再读。学习过的课文在早课上有感情地赏读。适当的时候还进行朗读竞赛等。这些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利用自习课,还可以要求他们自由读自己的各科教材。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很多学生也乐意把各科教材当作阅读的材料。
  光读教材当然会很快让学生厌倦,这时候,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就该适时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学生对于课外读物大多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大部分阅读程度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初一上期甚至整个初一,可让他们读带有拼音和彩图的少儿读物。这种看来近乎幼稚的做法,实际上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不仅让语文基础较差的大多数同学感受到了阅读的容易,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愉悦。也可以说很好地弥补了他们小学时代阅读的空白。当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具备了较快的阅读速度、有了较浓的阅读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渴望)之后。(可能在七年级下期或八年级开始),就要逐渐让他们阅读适合初中生的众多优秀读物了。“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此时就是很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本地以彝族学生居多)来说,很多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也是有必要介绍给他们的阅读材料。比如数量不少的彝族民间故事、流传的诗歌、谚语。读这些作品,让学生在认同感、自豪感中提高了阅读兴趣。曾经,我将收集到的近年彝族流行歌手的优秀作品(歌词)作为诗歌推荐给学生。因为彝族学绝大多数很喜欢也很善于唱歌。对这些他们如此熟悉的东西以阅读或朗颂的形式来认识他们显出空前的兴趣。这一做法让更多原本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加入到了阅读的行列。“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的确是真知灼见啊!
  三、坚持“写”,让学生逐步提高
  语文的学习,“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指导学生“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首先应该引导他们的是“写好字”。也许是对于不同民族文字的新鲜感使然吧,本地相当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都较汉族学生更好,特别是对行书字体的书写更为突出。因此,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组织汉字书写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写好字”的兴趣。
  指导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指导他们写好一段简单的话(也可能是写好一句通畅的话)开始。让他们每天坚持写,比如用上课文后“读读写写”中尽量多的词语写一段话;写日记各周记;写读后感等。让学生找得到东西可写,也感受到写作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当然,这其中教师有效的写作方法指导和有意而为之却又让学生不易察觉的、不断提高的写作要求就是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的必要因素了。
  初一新生在语文学习的衔接过渡阶段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在知识衔接、心理适应、习惯培养等方面,都应该结合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想更多办法,做大量工作,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踏上初中语文学习的旅程,也为他们终身的语文学习搭好坚实的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