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序曲要精心演绎

【作者】 李崇伦

【机构】 广西容县杨梅镇凤美小学好冲分校

【摘要】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在课堂上完成学习,课堂导入的作用最为关键。本文从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再从三个方面对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探讨:即情境创设,调动热情;单刀直入,直切主题;以旧引新,循序渐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正文】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其主要环节包括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课教学是全课的主体,新课导入则是为了引出新课作铺垫,为新课教学造势取势。新课导入虽不是主体,但它却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好新课导入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一、情境创设,调动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新课的内容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本堂新课的教学情境,为新课教学开好头。
  情境导入又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1.生活情境导入。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有很大的联系,许多教材例题都来自于生活情境。我们在了解和把握教材时要注意教材上提供的生活情境,巧妙构思,自然引入。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中,结合书上的重庆、三亚、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的情境图,教师这样导入:“中国,以世界大国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不同城市气温也呈现了不同的形态。”接着出示情境图,问到:“同学们,你能知道这几个城市各是多少摄氏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0℃,20℃和零下20℃你都穿什么衣服?是冷还是热?最冷的是哪个城市?……”,再根据板书说明+20和-20的意义。这样的导入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以气温这种常见知识为背景,联系学生生活中对气温变化增减衣服的体会,从而引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这个过程使学生联系到生活体验,当所学内容呈现时感到自然而然,不显得突兀,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2.故事情境导入。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对孩子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爱听故事是许多孩子的特点。讲述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中午口渴难耐,便派猪八戒和悟空找解渴的东西。八戒对别的不太认真,但一听到“吃”时,马上拱起了鼻子到处嗅。孙悟空还一无所获,猪八戒就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非常高兴,就说:“悟空,你快把西瓜切了,每人分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急了,嚷嚷到:“这西瓜是俺老猪找到的,俺的功劳最大,分四分之一给我太吃亏了!少说也要分五分之一。不!至少要分十分之一给我!”这时好多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师追问到:“同学们,你们笑什么呢”,有学生答:“猪八戒太笨了!四分之一比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都大。”于是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故事情境的导入,能让学生在动听故事的中学习,让快乐成为学习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新课程的导入中用故事导入,能唤起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3.设疑情境导入。
  设疑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在其经典教学“莫比乌丝圈”的教学中,就巧用了这一情境导入方法。华老师从变魔术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学生心中纷纷在猜想:“这是怎么变的?奥妙在哪里?难道和本节课知识有关吗?”从而很快激起求知欲,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不仅在新课导入部分,华老师在新课教学部分也将设疑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每引入一个新的设疑情境,总是让学生先大胆地猜想,再小心地验证。学生在这种人际互动中自然地受到了猜想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新课伊始,如果教师能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二、单刀直入,直切主题
  这种新课导入方法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定向,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基本轮廓。它能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和质量,适合条理性强的教学内容。如教学“找规律”时,教师首先出示了课题“找规律”,问道:“同学们,你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然后指出:“要找得到规律,靠的是我们同学们注意看、注意听、注意动手动脑”,当出示教材的情境图时,学生很自然就进入“找规律”的角色。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时,教师呈现了课题“小数的加法”,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后,提问:“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加法一样吗?它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联系?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找出之间的奥秘”。这样的导入方法,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旧引新,循序渐进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联结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和生长点,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起固定作用,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组成新的网络,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同化和顺应。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复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应该把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以这样的认识水平去理解乘数是两位数乘法法则,很自然地认识到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表示有多少个十,这时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又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根本对0.8×3=?不理解,充满了陌生感。假如老师在新课的导入时,提示出0.8+0.8+0.8=?让学生回答,学生能顺利解答了,然后再将0.8×3=?引入,从而将乘法的有关性质通过加法到乘法的例子展现出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是利用已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小数除法时是联系已学习过的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等。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就好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前后的知识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先复习旧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非常丰富,一节课甚至可能用到多种导入方法来进行设计。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新课导入在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让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那样:“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去深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