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科学提问 问出学问——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作者】 张 竞

【机构】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优化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以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的有效提问应该难度适宜,因势利导;切准“问点”,问到关键以及抓住核心,突破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正文】
  提问贯穿着小学语文课堂的始终,在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作为有效提问的掌控者,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笔者在平时的实习听课中发现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些许问题,比如:提出的问题繁杂琐碎,缺乏目的性;题目难易失当,缺乏有效性;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缺乏参与度等问题。针对课堂提问环节,笔者也向资深的小学语文教师请教过,对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内容如下:
  一、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的使用频率极高。对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小学生有着自学能力差,生活经验有限等特点,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则更加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教师教学而言,课堂有效提问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更直观地知道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师调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衡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首先,课堂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课堂提问的问题一般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通过对此进行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提高记忆的效率。再有,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最后,课堂有效提问还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思考,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提问,而不是针对个别或少数学生进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授课班级的班情和教学内容,提出适合班级大多数学生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
  除此之外,新课标对学生的发展做了全新的定位,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的目的多是考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把握所提问题的全面性以及答案的多样化,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出关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统一的富有多元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影响着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产生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感受,学生的主体性由此体现。
  (三) 启发性原则
  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根据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教师通过教学的深入,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必定是具有一定启发性的,它能够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基于笔者与资深小学语文教师交流结果,加上实习的亲身实践,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案例提出以下策略:
  (一) 提问难度适宜,因势利导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但是,问题也不宜太难,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问题的难度以全班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学生经思考能答上来为宜,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让提问的答案“触手可及”,也不能让提问的答案“望而不可及”。课堂中的提问应该难度适宜,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思考后或者在老师的简单提示下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提问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苏教版第九册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出示清平乐村居图)
  师:你们从这幅图的哪里可以看出这一家老少生活得安逸平静、勤俭淳朴?
  生:他们住的是茅草房,屋后有竹林,屋旁有菜园,屋前有大树和荷花,特别的清净,跟我奶奶家一样,我从这里看出来这一家老少生活得很安逸。
  师:说的很好,你说的屋前、屋旁、屋后指的是这一家老少的什么呢?
  生:生活环境。
  师:还有谁愿意说说?
  生:我从他们穿的衣服看出来他们比较节俭淳朴。
  生:我从两位老人在谈笑聊天,大儿子在田里锄痘,二儿子坐在地上编织着鸡笼,最小的儿子趴在小溪前面剥莲蓬里看出来他们的生活安逸平静,人比较勤快。
  作为教师,应该吃透教材,熟悉学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层次、思维习惯等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问题的难易。就以上案例而言,这位教师很好的把握了问题的“度”,既不难也不易,学生只要认真观察这幅图并且仔细思考其中的关联,就一定能够回答出来,学生通过回答这一问题,思维得到了锻炼。所以,只有提出难度适宜、深浅适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乐于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切准“问点”,问到关键
  高鲁布科夫说过“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应该明确决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最终的目标决定着谈话的进程、提问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不能没有目的地随意问。所谓的问点就是体现课文的重点,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要点,是牵一点而动全文的关键之处。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只拉弓,不搭箭,更赢就能把天空的大雁射下来,你们信吗?
  生:不相信,上次我看别人射箭,都是要把箭搭在弦上,然后拉弓,才能射到猎物的,更赢怎么可能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射下大雁呢,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生:我也不相信,更赢是吹牛的。
  生:我相信,要是更赢是神仙呢。
  生:我相信,这只大雁可能是更赢养的,所以听更赢的话。
  生:………
  师:同学们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更赢到底有没有只拉弓,不搭箭就射下大雁?”这个疑问朗读课文,等会请同学回答。
  这个教学片段发生在导入课文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了启发学生认识更赢正确的推断得力于准确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得力于细致的观察而设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能够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对更赢的语言和行动产生怀疑,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心理失衡的驱动下主动地阅读课文,解决疑惑,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一个有“问点”的提问,应该从课文整体入手,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预设好很多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思维结构,设计出能够统领全篇的提问,从而提纲挈领。
  (三) 抓住核心,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提问的问题不再多而在于精,关键是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重难点是教材的主干部分,是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帮助学生明确思想感情的核心部分。以长春版第七册《快乐的音符》教学片段为例:
  师:然而,这串快乐的音符却因为一次好奇而中止了自己自由的快乐! 
  (出示文章第十四自然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师:他们是跑不动了,还是不想跑了?请 7 名同学读文,大家边听边寻找答案。
  谁愿意读?(不是没了力气,而是受到了真情的感染不想跑了,他们想要给
  孤单的老奶奶带来快乐。) 
  (出示:里面有个白头发的老奶奶。她感到很孤独,她在思念老爷爷。)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老奶奶吧!谁来读? 
  师: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读一遍)(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漆黑的夜空,静寂的房间,一盏孤灯独悬,泛了黄的墙壁和退了色的地板都告诉我们,这是一间老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只有身边小猫的呼噜和钟表的嘀嗒声帮她排解孤单) 
  师:体会到了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形单影只的老人,你什么心情?能读一读吗?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孤单的滋味,谁还想读?) 
  师:是啊!除了小猫的呼噜声和时钟的嘀嗒声,只有一片寂静。这位白头发的老奶奶真的——(很孤单)。
  这位教师将他的教学定位在体会小音符的快乐和善良上,对小学生而言,快乐是很容易体会到的,而怎么将“善良”传递给学生就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他很巧妙地将对小音符快乐的感受转移到对老奶奶孤独的感受上,通过如此孤单的老人能因小音符的到来而快乐,小音符又因为能带给老人快乐而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感受小音符的善良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准确把握,使得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循序渐进的提问使得学生与老人的心靠得更近,尤其当教师眼含热泪读完渲染独白时,学生十分沉静,他们被老奶奶的孤苦触动了,充分感受到了老人的孤独,为理解小音符的价值做好了铺垫。
  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着重关注课文中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有效而巧妙的提问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宏裴.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提问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9,9(02).
  [2]陈丽斌.精心提问,激活课堂[J].科教文汇,2009(11).
  [3]郭超.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郭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3(7).
  [6]闵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4).
  [7]李晓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2016(01).
  作者简介:张竞(1993.01-),女,江苏盐城人,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