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作者】 张仁佑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联系现实生活;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正文】
  数学是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体现的思想方法、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价值等众多方面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渗透到各个领域.针对小学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的现状,我认为应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审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根据多年来在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我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充满数学,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必能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尽量贴近生活,使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是哪年出生的?你今年几岁了?有多高?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同学谁更重?谁高一些?……这些都是孩子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要准确的说出结果,就需要他们去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另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前,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识钱吗?有关钱的知识你们懂得多少,回去请教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要学习认识人民币,比比看,谁是下节课的“小能手”。简单的几句话可以扣住学生的心弦,有的学生参阅课本,有的请教家人,有的甚至到银行咨询专业知识。或者带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民币元、角、分的交易。在教学六年级数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对班上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学生通过测量,记录、统计原始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这些学生亲自感受和参与的事情,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学生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还原生活本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情境中研究数量、空间和图形的关系中获取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从获取到巩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获取数学知识后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运用知识才有可能的到巩固和发展。
  如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教师要事先分组布置学生从家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同样要准备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一些常用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先教学认识不同面值的钱,教育他们学会爱护人民币,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样不同的角色,进行一些简单的买卖,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玩具: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通过学习---思考---应用---实践”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是探索数学知识的大课堂,是学习数学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性的开放训练,学生通过实际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各类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脑,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关键是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后,先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再组织学生分组拼积木,可引导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如牙膏盒、化妆盒、文具盒、橡皮擦、书等),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再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布置“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课外实践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拓宽了数学的应用范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长期坚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数学教学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现实生活上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强烈愿望,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教师用书,新课程标准。